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维新思想》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七)

时间:2017-08-07 23:27:5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图为某名人陵墓护栏上镌刻的文字,其涵义反映了该名人的社会发展观。据此判断该名人极可能是


“惟适之安”


[? ]


A.林则徐
B.梁启超
C.严复
D.康有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梁启超在他的一本书中写道:“近五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感觉不足而采取行动是在
A.18世纪90年代
B.19世纪90年代
C.1901-1912年
D.1915-1925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泰西方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分立然后事体具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自台湾事后(1895年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待,人无固态,奸生心。陈涉踔耕于陇上……伏莽便于山泽,教民便于服省。……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三 ?大借洋教,以举庶政。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四?使戊戌政变不致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以至中国富强矣。
——胡适《留学日记》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政治主张?(2分)
(2)材料二、材料三反映了维新派对农民和帝国主义怎样的态度?
(2分)
(3)根据材料一、二、三指出戊戌变法的根本缺陷。(3分)
(4)材料四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
君主立宪: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2)(2分)
利用变法来抵制农民起义;幻想得到帝国主义支持
(3)(3分)
不敢触动封建统治基础,不敢发动农民阶级,不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4)(3分)
不正确: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了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戊戌变法的失败是必然的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早期维新派与洋务派有着较深的历史渊源,但最终从洋务派中分化出来,这主要是他们之间
A.对外国侵略者的态度不同
B.对清朝统治者的态度不同
C.阶级属性不同
D.社会地位不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对戊戌变法运动兴起原因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是基础
B.民族危机加深是导火线
C.康梁的宣传发动是添加剂
D.西方政治学说的传入是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因此D项是错误的。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