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7 22:58:35
1、判断题 东汉时期“豪强”的基本特征是
[? ]
A.拥兵自重称霸一方
B.依靠巧取豪夺聚敛财富
C.通过科举获得功名
D.世代享有政治经济特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光荣革命”后,国王依法享有的权利有
A.按照自己的意愿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
B.根据国家财政状况决定征收赋税
C.经议会同意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
D.召集议会,控制议员的选举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七国之乱”、“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发生的相同原因是
[? ]
A、中央政府统治腐朽
B、地方势力膨胀的结果
C、皇帝荒废朝政的结果
D、朝廷兵力空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参考答案:(1)原因:经济上,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与生产发展,为杂技兴起奠定了物质基础;政治上,争霸、兼并战争使诸侯们重视杂技的运用;文化上,开放兼容,统治者礼贤下士,不拘一格重用人才,为杂技兴起提供了社会环境。
(2)特点:外国杂技艺术传人(或出现中外杂技艺术的交流)。影响:丰富了中国杂技文化的内涵,促进了中国杂技艺术的繁荣。功能:军事功能,为战争服务;政治功能(或外交功能),可以达到外交目的;娱乐功能(或文化功能),娱乐受众,丰富生活,促进文化发展等。
(3)趋势:走向衰落。原因:①戏曲的兴盛,娱乐形式多样化;②少数民族统治者视杂技为威胁,予以压制;③明清统治者歧视杂技,杂技艺人地位低下;④近代以来政局动荡,艺人生活困苦。
(4)复兴原因: 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人平等,消除歧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方针提出;改革开放既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丰厚的物质基础,又加强了中外交流;杂技能吸取现代科学技术新成就,进行创新。存在的问题:产业化不够(或市场意识不强和营销策略不足)。
(5)认识: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要利用现代化推进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树立发展传统文化的机遇意识;政策是文化发展的保障,国家要加大对传统文化发展的扶持力度;交流能丰富和活化传统文化的内涵,要强化对外文化交流的开放意识;传统文化应与时俱进,具有创新精神;在全球化时代要坚持民族传统,树立弘扬传统文化的爱国意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可得乎?”(太宗)又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尔方为人主,可不畏惧!”见其休于曲木之下,又谓曰:“汝知此树乎?”对曰:“不知。”曰:“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
——《贞观政要》
材料三: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朝廷)议和,请求“照琉球、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贡”,而不削发登岸,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琉球、高丽外国比”,拒绝郑氏请求。
——《中国通史全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秦始皇在地方上采取了什么措施?你如何评价秦始皇的这项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唐太宗认为国家的根本是什么?农业的根本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说明康熙帝为什么认为台湾不可与高丽相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措施:实行郡县制。评价:这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打破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后世地方行政制度的基础。
(2)民为国本;不失时为农之本。
(3)自古以来台湾就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