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六)

时间:2017-08-07 22:58:1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儒学从先秦时期的民间学说到汉代转变为官方学说,主要是因为 (  )
A.统治者的提倡
B.社会环境的变化
C.儒学内部的改造
D.其他学说的衰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作出归纳、概括,并正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地位变化原因。解读题干信息:能不能成为官方学说的主要原因在于儒学自身是不是符合统治者的需要。汉代儒学取得独尊的地位,前提是董仲舒先将儒学进行了系列的改造,适应了汉武帝集权的需要,儒学内部改造是儒学地位提高的重要前提条件。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春者天之所以生也。仁者君之所以爱也;夏者天之所以长也,德者君之所以养也;霜者天之所以杀也,刑者君之所以罚也。……天有春生夏长冬杀,人也有仁慈德爱刑罚,天有是理,人有此行。”材料主要论述
A.大一统思想
B.“天人感应”思想
C.万物的本原是道
D.“君权神授”理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题干关键信息“天有春生夏长冬杀,人也有仁慈德爱刑罚,天有是理,人有此行”可知,题干反映了天与人有相通之处,这体现了“天人感应”的思想,故B项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天人感应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25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言论一: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言论二:子路问政
子曰:义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无所错(措)手足。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上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计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在一批心志高远的学者促进下,理学于宋代兴起。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1)结合材料一与材料二,概括孔子和董仲舒有哪些思想主张?(8分)
(2)结合材料三与所学知识,概括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7分)。现代学者将宋明理学分为理学与心学,你认为理学与心学最大的区别在哪里?(2分)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8分)                


参考答案:(1)孔子:仁(爱人与宽容);恢复周礼;正名。董仲舒: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主张4分,董仲舒主张4分,共8分)
(2)影响:?适应统治需要,成为官方哲学;?维护专制统治;?塑造中华民族气节;④扼杀人的自然需求。(每点3分,共7分)。 区别:理学侧重于对客观万物的探究,理学侧重于对内心的探究。(或理学是客观唯心主义,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2分)
(3)春秋:创立; 战国,成为大宗; 西汉,成为正统思想; 魏晋到五代十国,受到挑战; 宋明,发展为理学心学,成为官方哲学,重回统治地位; 明清,受冲击,但仍为主流。(每点2分,共8分)


本题解析:(1)题目要求“结合材料一与材料二概括”。孔子:根据材料一中的“克己复礼为仁”、“天下归仁焉”可以得出有关“仁(爱人与宽容)、恢复周礼”等主张;根据“名不正则言不顺”可以看出孔子主张“正名”。董仲舒:根据材料二中的“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可以得出其主张有“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影响:题目要求“结合材料三与所学知识概括”。根据材料三中的“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可以得出其影响是塑造中华民族气节;扼杀人的自然需求。结合所学知识可以考虑理学形成后,适应统治需要,成为官方哲学;其实质是为统治者服务。 区别:主要从两者求理的途径和方式,即理学是“格物致知”,侧重于对客观万物的探究,心学侧重于对内心的探究。(或理学是客观唯心主义,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
(3)题目要求“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给提供了春秋、西汉和宋明三个时期,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即儒家思想,其演变过程为:春秋,创立;战国,成为大宗;西汉,成为正统思想;魏晋到五代十国,受到挑战;宋明,发展为理学心学,成为官方哲学,重回统治地位;明清,受冲击,但仍为主流。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新儒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理学和心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经过改造,符合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开始在中国社会中占据统治地位。西汉时期对儒家思想的改造表现为
[? ]
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漫画《思想家的话语》

材料二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若必待取给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判断人物A和人物B分别是谁?(2分)
(2)据材料二,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2分)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政治、思想产生什么影响?(4分)
(3)据材料三,明朝的李贽对孔子的思想言论持什么看法?(2分)概括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4分)
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6分)


参考答案:(1)人物:A孟子,B荀子(2分)
(2)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分)   
影响:政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与稳定。(2分)思想: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主流思想。(2分)
(3)看法: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至论,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2分)
背景:商品经济活跃;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倡导个性解放的新思想出现。(4分,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
说明: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2分)经济: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2分)思想:正统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2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图片信息的解读能力。根据图片中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可知这是孟子的主张。根据”施政要用仁义和王道,知天命而用之,可知这是荀子的主张。
(2)根据材料中“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可知是董仲舒的新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谈的是政治和思想的影响,政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与稳定。思想方面,发展了儒学,成为了官方正统,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主流思想。
(3)根据材料“若必待取给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可知如果 不必须等待从孔子那里取得知识之后才算完满,如果必须等待从孔子那取得知识成为完满,那么千年以前没有孔子,那时的人始终不能够成为人吗。可知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至论,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背景:要注意从政治经济和思想几个方面去回答,商品经济活跃;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倡导个性解放的新思想出现。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指的是没有超出传统的范畴,无论政治经济和思想都停留在传统水平。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经济: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思想:正统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家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5 6 7 下页 尾页 6/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