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7 21:38:52
1、判断题 《九章算术》中的《均输章》第27题:“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问本持米几何?”答曰:十斗九升八分之三。这则材料本质上反映了
[? ]
A.实行抑商政策
B.汉代关税的数额相当高
C.农业的重要地位
D.对“市”严格管理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元朝时,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外贸和海运事业有了相当的发展,新兴的港口是
[? ]
A.广州
B.泉州
C.庆元
D.上海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6世纪以后,人类文明进程发生明显变化……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安逸自在、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过去……”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与所学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后人类文明的进程发生了怎样的明显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推动“生气勃勃的新欧洲”“崛起”的政治、经济因素主要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由“注视过去”到“开眼看世界”,请归纳这一时期中国人“看世界”的角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进入20世纪末21世纪初,人类文明在政治、经济方面出现了什么新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变化:欧洲日益兴起,中国开始落后。
(2)政治: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进行,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广泛建立。经济:工业革命的推动,殖民扩张掠夺大量财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
(3)变化:由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4)政治:多极化趋势。经济: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远在清代开国之初,洪承畴就对顺治帝说“:南夷(从南部沿海地区入境的西方人)之通商,不异西戎(中国西部和西北的少数民族)之马市。夷人贪而无亲,求而不厌,假令姑允通商海口,则数十年后又议通商中夏(中原内地)矣;假令姑允通商中夏,则数十年后又议通商朝市(京城一带)矣。”
——童书业《中国手工业商业发展史》
材料二?为了加强对中外贸易的控制和管理,当时设“粤东之澳门,福建之漳州府,浙江之宁波府,江南之云台山”四关,作为对外贸易的港口。康熙五十九年又规定,对外贸易由广州的“公行”进行统一管理。这种政府与商人合办的“公行”掌有对外贸易的特权。征收税课、议定价格、督察违禁,甚至外商“具禀事件”也要经过“公行”的行商转达。总之,一切必须经过“公行”,非经“公行”, :“不许私相授受”,“民间私售,即违禁例”。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下令关闭三关,仅留广州一关通商。
——鄂世镛等著《清史简编》
材料三?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帛为西洋各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以使)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梁廷楠《粤海关志》卷23
材料四?汉唐……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毫不介怀。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逃避退缩。?——《鲁迅全集》第一卷《看镜有感》
请回答:
(1)结合有关材料概述清朝管理对外贸易的措施,并说明这种措施的实质。(5分)
(2)结合有关材料分析清朝采取这种对外贸易政策的原因。(6分)
(3)说明清朝这种对外贸易政策的结果如何?(4分)
参考答案:(1)与对外贸易有关的一切事务都由政府与商人合办的“公行”统一管理,在全国仅留广州一个口岸对外通商。实质上就是闭关锁国政策。
(2)惧怕外国势力通过商深入中国的心腹要地,破坏统治秩序;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中国对外国商品需求甚少,外贸对国民经济影响不大;中国封建社会进入衰落时期,封建统治者失去了兼容并收的开放精神。
(3)闭关锁国并没有能够阻挡外部势力的入侵和使封建政权长治久安,反而使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迟缓,加深了中国的落后状态。
本题解析:(1)本题实际是考察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根据材料二“对外贸易由广州的“公行”进行统一管理”“仅留广州一关通商。”可以得出清朝管理对外贸易的措施。
(2)本题实际是考察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一“夷人贪而无亲,求而不厌,假令姑允通商海口,则数十年后又议通商中夏(中原内地)矣;假令姑允通商中夏,则数十年后又议通商朝市(京城一带)矣。”;材料三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材料四“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逃避退缩。”得出结论。
(3)综合评价,注意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但重点要指出闭关锁国加深了中国的落后状态。
点评:评价闭关锁国政策
①积极作用:清政府试图通过“闭关政策”,对内加固自身的统治,对外进行民族“自卫”。这种消极防御手段,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对外侵略的日益迫近和愈加狂暴,曾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
②消极作用:它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使封建自然经济长期延续,从而助长了封建统治者固步自封、夜郎自大。
启示:中国只有实行对外开放,才能发展进步,才能超越世界先进的国家。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②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③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的国力④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已基本瓦解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