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主要经济政策》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7-08-07 21:38:5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九章算术》中的《均输章》第27题:“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问本持米几何?”答曰:十斗九升八分之三。这则材料本质上反映了
[? ]
A.实行抑商政策
B.汉代关税的数额相当高
C.农业的重要地位
D.对“市”严格管理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元朝时,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外贸和海运事业有了相当的发展,新兴的港口是
[? ]
A.广州
B.泉州
C.庆元
D.上海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6世纪以后,人类文明进程发生明显变化……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安逸自在、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过去……”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与所学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后人类文明的进程发生了怎样的明显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推动“生气勃勃的新欧洲”“崛起”的政治、经济因素主要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由“注视过去”到“开眼看世界”,请归纳这一时期中国人“看世界”的角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进入20世纪末21世纪初,人类文明在政治、经济方面出现了什么新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变化:欧洲日益兴起,中国开始落后。
(2)政治: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进行,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广泛建立。经济:工业革命的推动,殖民扩张掠夺大量财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
(3)变化:由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4)政治:多极化趋势。经济: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远在清代开国之初,洪承畴就对顺治帝说“:南夷(从南部沿海地区入境的西方人)之通商,不异西戎(中国西部和西北的少数民族)之马市。夷人贪而无亲,求而不厌,假令姑允通商海口,则数十年后又议通商中夏(中原内地)矣;假令姑允通商中夏,则数十年后又议通商朝市(京城一带)矣。”
——童书业《中国手工业商业发展史》
材料二?为了加强对中外贸易的控制和管理,当时设“粤东之澳门,福建之漳州府,浙江之宁波府,江南之云台山”四关,作为对外贸易的港口。康熙五十九年又规定,对外贸易由广州的“公行”进行统一管理。这种政府与商人合办的“公行”掌有对外贸易的特权。征收税课、议定价格、督察违禁,甚至外商“具禀事件”也要经过“公行”的行商转达。总之,一切必须经过“公行”,非经“公行”, :“不许私相授受”,“民间私售,即违禁例”。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下令关闭三关,仅留广州一关通商。
——鄂世镛等著《清史简编》
材料三?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帛为西洋各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以使)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梁廷楠《粤海关志》卷23
材料四?汉唐……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毫不介怀。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逃避退缩。?——《鲁迅全集》第一卷《看镜有感》
请回答:
(1)结合有关材料概述清朝管理对外贸易的措施,并说明这种措施的实质。(5分)
(2)结合有关材料分析清朝采取这种对外贸易政策的原因。(6分)
(3)说明清朝这种对外贸易政策的结果如何?(4分)


参考答案:(1)与对外贸易有关的一切事务都由政府与商人合办的“公行”统一管理,在全国仅留广州一个口岸对外通商。实质上就是闭关锁国政策。
(2)惧怕外国势力通过商深入中国的心腹要地,破坏统治秩序;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中国对外国商品需求甚少,外贸对国民经济影响不大;中国封建社会进入衰落时期,封建统治者失去了兼容并收的开放精神。
(3)闭关锁国并没有能够阻挡外部势力的入侵和使封建政权长治久安,反而使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迟缓,加深了中国的落后状态。


本题解析:(1)本题实际是考察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根据材料二“对外贸易由广州的“公行”进行统一管理”“仅留广州一关通商。”可以得出清朝管理对外贸易的措施。
(2)本题实际是考察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一“夷人贪而无亲,求而不厌,假令姑允通商海口,则数十年后又议通商中夏(中原内地)矣;假令姑允通商中夏,则数十年后又议通商朝市(京城一带)矣。”;材料三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材料四“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逃避退缩。”得出结论。
(3)综合评价,注意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但重点要指出闭关锁国加深了中国的落后状态。
点评:评价闭关锁国政策
①积极作用:清政府试图通过“闭关政策”,对内加固自身的统治,对外进行民族“自卫”。这种消极防御手段,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对外侵略的日益迫近和愈加狂暴,曾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
②消极作用:它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使封建自然经济长期延续,从而助长了封建统治者固步自封、夜郎自大。
启示:中国只有实行对外开放,才能发展进步,才能超越世界先进的国家。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②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③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的国力④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已基本瓦解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