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维新思想》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练习版)(九)

时间:2017-08-07 20:51:3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梁启超说:“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新国家”。为了造就新民,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开展了哪些活动?
①创办《时务报》,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因循守旧,目的是救亡图存?
②倡导“断发易发”和“废止缠足”?
③开始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变革,以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
④既重视对民众的启蒙,也积极主动地寻求权贵的支持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维新变法的主要活动。其中 ③错误错在了“开始”这个词汇,故排除,所以选择C。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 ]


A.实业救国
B.工商皆本
C.重利轻义
D.重商轻农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材料一?梁启超将变法的过程描述为康有为由布衣而卿相的个人发迹史,将清政府陆续推行的新政缩减至康有为主导的“百日维新”,将康有为思想诠释为戊戌年新政运动的唯一指导思想,将政变的原因约化为主维新的光绪和主守旧的慈禧之间的帝后党争。这些观点在现行的叙述中演变为:康有为是维新运动的主要领袖,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构成的维新派是当时唯一的进步力量,康有为的思想是变法的主导思想,他多年奔走推动了变法运动的发展,并最终得到光绪帝的支持,于1898年推行了短暂的新政。
——余音:《百年黄昏:回到戊戌变法历史现场》
材料二?在近代中国,维新派和革命派都曾为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某班组成了三个兴趣小组对这两个派别的关系进行探讨论证,结果得出了以下三个结论:
(1)材料一中梁来源:91考试网 www.91eXam.org启超将“康有为思想诠释为戊戌年新政运动的唯一指导思想”,梁启超这样评价的依据是什么?试简要说明之。
(2)材料二中的三个结论,只有一组是准确的,请加以判断并简要论证。

第一组
针锋相对、势不两立
第二组
齐心协力、相得益彰
第三组
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参考答案:
答案:(1)维新变法前夕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对于动摇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形成了很大的冲击;他的“托古改制”理论把孔子奉为变法改制的祖师,以此论证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他以“三世”说来强调中国应由君主专制过渡到君主立宪制的必然性。他的思想在维新变法时期影响最大,故而梁启超认为其思想是变法的“唯一指导思想”。
(2)第三组: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异曲”:维新派主张改良,实行君主立宪;革命派主张革命,实行民主共和制。
“同工”:都主张学 西方,反对君主专制,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救亡图存。
“殊途”:维新派开展了自上而下的维新变法运动;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同归”:都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或: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但最终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以上四点每点2分,共8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世纪末,列强争夺中国的高峰是
[? ]
A.争相给清政府贷款
B.争夺在华开矿筑路权
C.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D.接受“门户开放”政策,合作侵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香港歌星张明敏以一首歌曲《我的中国心》红遍大江南北,歌中唱到“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洋装”开始传入中国是在?
[? ]
A.鸦片战争前后?
B.甲午中日战争前后?
C.辛亥革命前后?
D.五四运动前后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