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7-08-06 01:02:2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决议:“最主要的任务是尽力保证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战胜私人资本,加强对外贸易垄断制,发展社会主义国营工业,在社会主义国营工业的领导下依靠合作社将日益众多的农户纳入建设轨道”。这种做法
A.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纠正了经济政策的弊端
C.借鉴了西方国家的做法
D.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最主要的任务是尽力保证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战胜私人资本,加强对外贸易垄断制,发展社会主义国营工业,在社会主义国营工业的领导下依靠合作社将日益众多的农户纳入建设轨道”文字信息表明苏联经济建设将要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走合作化和集体化的道路,这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初期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是“斯大林模式”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举措,所以答案选D,A B C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斯大林模式”的特征。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21年时,美国人哈默来到莫斯科,列宁对他说:“你们可以在这儿找到原料和销售机器的市场,以后还可以在这里推销工业产品。而我们需要你们的技术和方法。”此时所处的历史时期应是

[? ]


A.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B.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
C.苏联实施“一五”计划时期
D.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从苏联改革的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的前提?②因为积重难返,苏联改革步履艰难,效果不大?③社会主义改革具有复 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④改革必须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苏联历届领导人改革的现实情况看,都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束缚,①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难以改变,使其效果不大,②对。从整体改革的情况分析,最终没有取得成功,这也说明了③对。苏联有些领导人改革不切合实际,导致失败,如赫鲁晓夫的“玉米运动”,所以答案为B。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理论性很强,主要考查学生对苏联改革整体历程的理性认识。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进程中出现过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标志这一局面结束的事件是
[? ]
A.二月革命的发生
B.《四月提纲》的提出
C.七月事件的发生
D.十月革命的胜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的退却”,暂时的退却是指
[? ]
A.利用商品和市场,部分恢复资本主义
B.恢复资本主义制度
C.取消余粮征集制
D.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