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7-08-06 01:02:2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率先领导苏联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领导人是(  )
A.勃列日涅夫
B.斯大林
C.戈尔巴乔夫
D.赫鲁晓夫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的干扰项是B项。斯大林是苏联社会主义体制即“斯大林模式”的建立者,应排除。赫鲁晓夫率先破除对斯大林的迷信,进行社会主义改革。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列宁在纪念十月革命胜利四周年时说:“坚冰已经打破,航路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下列各项说明“道路已经指明”的是(?)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开始走工业化道路
C.实行新经济政策
D.开始走社会主义道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新经济政策是商品经济不发达,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俄国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为俄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指明了方向。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叶书宗在《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中认为,“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这里的“改变”主要表现为
①向社会主义过渡方式的改变?②所有制结构的改变
③经济管理体制的改变?④分配制度的改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与列宁时期的新经济政策相比,过渡方式、所有制结构、经济体制和分配制度都发生了变化,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不能取得成功的共同因素是
A.个人作风粗暴
B.改革方针过于保守
C.缺乏一贯的方针和思路
D.没有从根本上触及旧体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要求比较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联系所学可知,个人作风粗暴是赫鲁晓夫的特点,赫鲁晓夫改革先在农业方面,失败后又转向工业方面,缺乏一贯的方针和思路,而勃列日涅夫改革过分追求稳定,改革成效不大,两人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都是没有从生产关系这个深层次进行,改革都是在斯大林模式的框架内进行的,没有改变计划经济体制,这是失败的共同因素,答案为D。
考点: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要求全面评价和比较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考查学生的比较和评价能力,是一道能力型试题。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
A.巴黎公社
B.俄国二月革命
C.俄国十月革命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不对,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但归于失败;BD不对,俄国二月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都属于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范畴;C正确,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点评:十月革命的胜利,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劳动人民开始实现“当家作主”的美好愿望;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它的胜利冲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政治大格局。它把人类历史带入一个新时代;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