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6 00:55:47
1、判断题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早期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这里的“进一步”是指(?)
①提出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②要求进行政治领域的变革
③维新思想发展成为政治运动?④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世纪60年代的“体用之争”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大体上局限于“是否学习西方物质文化的层面”
B.冲击传统“夷夏之辩”的保守观念
C.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D.促使知识分子的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9世纪60年代的“体用之争”,主要是洋务派与顽固派之间围绕着是否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展开的,不管是洋务派还是顽固派,都是地主阶级的代表,其目的都是维护君主专制制度,故D项错误,因此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符合史实,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
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 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
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 D戊戌变法是发展民众的运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项因为材料中有“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可知戊戌变法是借鉴了外国经验的,因此B错误。C项材料中有“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可知,康有为是把希望寄托在朝廷的,而且这个说法和戊戌变法依靠皇帝的史实相违背,因此C错误。D项,戊戌变法是发展民众的运动,这个说法也和史实项违背,因为我们知道其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发动群众,而且从题干中我们得知康梁只是意识到发展民众的重要性,但是题干中并没有提及康梁事实上的发动了民众,因此D错误。A项答案可以从材料中“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看出,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
【考点定位】必修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维新变法思想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谭嗣同1896年在《仁学》一书中说,中国“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这句话的真实意图是:
A.对古代政治制度的欣赏
B.说明中国在政治领域相对停滞的特征
C.肯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D.为维新变法寻找历史根据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谭嗣同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主张君主立宪,实行变法,其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抨击尤为激烈:“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号召“冲破君主之罗网”,认为君主专制是一切罪恶的渊薮,提出,“彼君之不善,人人得而戮之”。因此AC完全不符;D不对,谭嗣同不是指继承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而是指出其危害,呼吁变法革新,因此“历史根据”说法不妥,为维新变法寻找历史根据的是康有所所著《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借助孔子的名义制造变法的历史根据。
点评:意图即目的指想要达到的地点或境地或者指想要得到的结果,它反映一定阶级、团体、个人等的主观意愿。根本目的一般指一定的阶级从其阶级立场、利益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出发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主要目的指在若干个目的中最主要的、起决定作用的目的。直接目的指不需中介而能直接达到或实现的近期结果。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康有为曾将《孔子改制考》进呈御览,并说明:“臣今所作编撰,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康有为这种做法的实质是(?)
A.托古改制容易让人接受,不但风险
B.主张托古改制,反对布衣改制
C.认为改革是惊人的大事
D.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