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练习版)(五)

时间:2017-08-06 00:27:1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图是苏联工业化时一幅宣传面:“战争即将爆发,所以必须尽早实现工业化。”苏联迅速开展工业化的理由主要有
①处在资本主义的反苏包嗣之中②经济技术落后,资金短缺③苏德战争爆发④大力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

工业宣传画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全球通史》中说:“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普曼’,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这一现象?
[? ]
A.推动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B.保障了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
C.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
D.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实践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第一次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B.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的统治
C.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D.鼓舞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A.第一次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正确的; B.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的统治说法错误,十月革命推翻的是临时政府的统治,而非是沙皇专制;C.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和D.鼓舞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都是十月革命的意义。故此题选B项
点评:此题为逆向选择题(否定型选择题)。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事实不符的选项。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目要求不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材料一:当时的欧美发达国家对俄国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充满了恐惧,一心想把它扼杀在摇篮之中。美国不仅拒绝在外交上承认它,而且华盛顿的官员们对请求去苏联的旅游签证的回答竟然是:“我们不知道有这样的国家!”在这样的敌视中,苏俄获得外国的资金和技术之难是可想而知的。
材料二:1923年11月20日,列宁在苏维埃全会上说:“社会主义现在已经不是一个遥远的将来,或什么抽象的幻影……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将变成社会主义的俄国。”
材料三: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导下,苏联的工业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这时,欧美的资本、技术、人才,开始转向苏联,全球最大的移民国家——美国,也第一次出现向外移民的倾向,先后有10万美国人申请移居苏联。
材料四:苏联五年建设计划的成功引起了西方政治家和经济学家的高度关注。一直认为政府管得越少越好的美国人,也尝试着以新的眼光看待政府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材料五:1946年至1992年,法国政府连续实施了10个计划,规划经济发展方向,确定总体目标和长远战略:这些计划是指导性的,一些指标对企业,尤其是私有企业没有强制性,主要是为企业决策提供权威的信息和可靠的政策依据。政府采取激励措施来推动计划的实现。……戴高乐总统也曾说过,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使它推动优点。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试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3分)
(2)结合材料二,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什么?列宁的乐观态度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4分)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推进工业化,苏联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欧美资本、技术、人才“开始转向苏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0分)
(4)结合材料四,当时的美国从苏联的经济发展中得到什么启示?(2分)
(5)你认为材料五中“自由的缺点”和“计划的优点”各是什么?(4分)
(6)材料二和材料四、五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面说法不能体现斯大林模式特点的是(  )
A.高度的经济政治集权模式
B.强调重工业始终处于战略优先发展的地位
C.开辟了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道路
D.注意调动社会各个层面经济建设的积极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联系教材可知,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在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取消一切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管理体制上以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管理取代市场调节,是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全新的计划经济体制,ABC三项都符合斯大林模式特点,但其过分注重计划,片面发展重工业,极大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打击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答案为D。
考点: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对斯大林模式的掌握和认识,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评价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