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6 00:27:13
1、判断题 下图是苏联工业化时一幅宣传面:“战争即将爆发,所以必须尽早实现工业化。”苏联迅速开展工业化的理由主要有
①处在资本主义的反苏包嗣之中②经济技术落后,资金短缺③苏德战争爆发④大力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
工业宣传画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全球通史》中说:“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普曼’,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这一现象?
[? ]
A.推动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B.保障了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
C.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
D.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实践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第一次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B.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的统治
C.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D.鼓舞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A.第一次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正确的; B.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的统治说法错误,十月革命推翻的是临时政府的统治,而非是沙皇专制;C.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和D.鼓舞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都是十月革命的意义。故此题选B项
点评:此题为逆向选择题(否定型选择题)。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事实不符的选项。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目要求不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材料一:当时的欧美发达国家对俄国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充满了恐惧,一心想把它扼杀在摇篮之中。美国不仅拒绝在外交上承认它,而且华盛顿的官员们对请求去苏联的旅游签证的回答竟然是:“我们不知道有这样的国家!”在这样的敌视中,苏俄获得外国的资金和技术之难是可想而知的。
材料二:1923年11月20日,列宁在苏维埃全会上说:“社会主义现在已经不是一个遥远的将来,或什么抽象的幻影……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将变成社会主义的俄国。”
材料三: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导下,苏联的工业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这时,欧美的资本、技术、人才,开始转向苏联,全球最大的移民国家——美国,也第一次出现向外移民的倾向,先后有10万美国人申请移居苏联。
材料四:苏联五年建设计划的成功引起了西方政治家和经济学家的高度关注。一直认为政府管得越少越好的美国人,也尝试着以新的眼光看待政府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材料五:1946年至1992年,法国政府连续实施了10个计划,规划经济发展方向,确定总体目标和长远战略:这些计划是指导性的,一些指标对企业,尤其是私有企业没有强制性,主要是为企业决策提供权威的信息和可靠的政策依据。政府采取激励措施来推动计划的实现。……戴高乐总统也曾说过,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使它推动优点。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试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3分)
(2)结合材料二,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什么?列宁的乐观态度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4分)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推进工业化,苏联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欧美资本、技术、人才“开始转向苏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0分)
(4)结合材料四,当时的美国从苏联的经济发展中得到什么启示?(2分)
(5)你认为材料五中“自由的缺点”和“计划的优点”各是什么?(4分)
(6)材料二和材料四、五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面说法不能体现斯大林模式特点的是( )
A.高度的经济政治集权模式
B.强调重工业始终处于战略优先发展的地位
C.开辟了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道路
D.注意调动社会各个层面经济建设的积极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联系教材可知,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在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取消一切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管理体制上以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管理取代市场调节,是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全新的计划经济体制,ABC三项都符合斯大林模式特点,但其过分注重计划,片面发展重工业,极大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打击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答案为D。
考点: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对斯大林模式的掌握和认识,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评价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