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练习版)(十)

时间:2017-08-06 00:27:1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新闻照片《站在稻穗上的孩子》报道:“湖北麻城县建国第一农业社的1.016亩早稻,创造了亩产36956斤的高产记录。看,稻子长得那么稠密,孩子们站在稻穗上就像站在软绵绵的沙滩上似的。”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历史证据运用要“眼见为实”
B.这是“大跃进”时期的新闻
C.四个小孩在田野里的闹剧
D.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亩产万斤的高产记录的不合常理与现实的差距,从题干“稻子长得那么稠密,孩子们站在稻穗上就像站在软绵绵的沙滩上似的”夸张性描述,反映的是50年代末“大跃进”运动的浮夸风现象,B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与现实有出入的,A项说法错误,眼见不一定为实;C项“闹剧”说法错误;D项“有了很大提高”说法与史实不符。
考点:“大跃进”运动
点评:“大跃进”运动是“左”倾错误所致,与之相关的知识点有: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人民公社化运动、三年经济困难、“文化大革命”。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确立的标志是(  )
A.成立苏联
B.通过苏联新宪法
C.“二五”计划完成
D.取消新经济政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确立的标志是1936年通过了1936年宪法。故选B。A项是在1922年,当时还在实行新经济政策;C项是在1933年到1937年;D项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后废除的。
点评:社会主义在苏联建立的标志是斯大林体制的建立。斯大林体制是1936年通过1936年宪法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这种体制片面的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国民经济比例严重的失调,忽视了商品货币关系,单纯的依靠国家的行政性指令,越来越僵化,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但是这种体制的积极方面也需要掌握,也有一定的合理之处。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列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正确的是
A.改革以失败告终,毫无建树
B.改革试图突破旧的模式,做了许多探索
C.开垦荒地和玉米运动成效明显
D.改革在农业方面成效明显,工业方面无所作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各个选项,A项说法太绝对,其改革对斯大林模式造成了一定冲击,不能说毫无建树。联系教材,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是农业方面,但他不顾自然条件,盲目要求在北方种植玉米,结果导致颗粒无收,农业方面的改革以失败告终,C错误。工业方面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不能说无所作为,D排除。B项评价是较客观公正的,其改革最终虽然失败,但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答案为B。
考点: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同时要联系所学史实,综合性较强。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写道:“这一事件产生的实际后果,远比1789年更为深远……(它们)都建立于众人共享的价值观念及希望,也就是启蒙时代和革命时代的意义。”“这一事件”是指
[? ]
A.俄国十月革命
B.美国罗斯福新政
C.联合国的成立
D.中国的文化大革命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文中“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在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具体是指

[? ]


A、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B、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
C、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D、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