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7-08-06 00:15:5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百家争鸣”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 ]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
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
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之所从矣”
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程颐、朱熹、李贽、顾炎武
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王夫之、程颢、王阳明、顾炎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由甲项中的信息“亲……天下人之父”“视天下为一家”可知这应为王阳明的“致良知”的观点;由乙项中的信息“天下为主,君为客”可知这应为黄宗羲的观点;由丙项中的信息“邪辟之说灭息……统纪可一”可知这应为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观点;由丁项中的信息“保天下……匹夫……有责”可知这应为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点。故本题应选C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王阳明的思想观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黄宗羲、顾炎武的思想观点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儒家学说?在秦朝遭到沉重打击,在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这种变化同它自身的与时俱进有密切关系。同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之后的汉代儒学
[? ]
A.坚决排斥了阴刚五行之说?
B.从批判时政转变为维护现实统治
C.提出了“为政以德”的观点?
D.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这此,他向汉武帝提出:
A.天人感应学说
B.君权神授学说
C.独尊儒术建议
D.崇尚法制主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的信息可以看出董仲舒主张加强思想的统一,结合所学可知这符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故C项正确;ABD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董仲舒说: “国家将有失败之道,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谶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这表明董仲舒
①宣扬“天人感应”学说?②继承了荀子的“天行有常”思想
③要求君主施行仁政?④认为君主的地位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用“天降灾异”来警醒实行暴政的统治者,既体现了要求仁政的思想,同时也宣扬了“天人感应”这一唯心主义学说。据此,可以先排除④,荀子的“天行有常”的唯物主义思想与董仲舒的思想正好相反,故排除②。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