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6 00:15:08
1、判断题 以下哪些是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①封建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的性质②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利益的反映③封建社会初期不具备发展工商业的条件④诸侯国出于政治军事因素的考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此题难度比较大,能很好的考查考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此题要着眼于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特点,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确立时期,经济上确立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从而形成了分散的以农为本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经济形态必然使统治阶级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以确保自己的生产和消费,而古代农业又是国家赋税收入的重要来源,新兴地主阶级为了发展封建经济,增强国力,同时也为了在诸侯争霸中赢得优势,也必然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③本身结论错误,战国时期,由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业比较发达,故排除③,答案选B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列观点中,与其他三个观点明显不同的一个是
[?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列关于明清时期朝廷固守重农抑商思想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限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②有利于保证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的发展
③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④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思想的分析理解能力。本题最具迷惑性的是是②,重农抑商只在一定时期内对小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但从长远发展来看,这一政策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列各史料片断,可用来研究明太祖“海禁”政策的背景的是(? )
A.“逾年,新倭人至,屡寇浙东三郡”
B.“且闻华民惯见夷商获利之厚,莫不歆羡垂涎”
C.“英吉利在西洋诸国中较为强悍”
D.“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依据所学知识,明初,明太祖担心流亡海外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下令海禁;说明是从维护统治的需要出发的,综合四个选项,D中认为西方发展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外来侵略,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7世纪中期,中英两国都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1651年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1656年清王朝颁布《禁海令》。两者的相似之处是
A.本质都是在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B.都有利于增强本国的经济实力
C.都不利于本国海外贸易的发展
D.都取决于两国的经济基础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航海条例》规定:运往英国以及英国各殖民地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英属殖民地的船只运送。这主要是为了打击当时英国海上贸易的主要竞争对手荷兰。C不符合《航海条例》;清政府颁布的《禁海令》阻碍中国拓展海外市场和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中国落后于西方。A、B不符合《禁海令》。两国的政策都是由本国的经济基础决定的,故选D。
点评:明清时期为防止倭寇等的侵扰,几度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错失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良机,逐渐落后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