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北魏孝文帝改革》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二)

时间:2017-08-05 23:44:2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北魏统治者为解决“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问题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
A.迁都洛阳
B.实行三长制
C.移风易俗
D.实行均田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迁都洛阳”是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徒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执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列传第七中》
材料二?孝文慨慕华风,力变夷俗,始迁洛邑,根本既虚,随即崩溃,亦不过数十年,天下复还中国之旧矣。?
——?《魏书?习学记言序目》
材料三?若南徙,则种人不满诸州之地,参居榛林之下,不服水土,疾疫死伤,情见事露,四方闻之,有轻侮之意,则声实俱损矣!?
——《廿二史札记?崔浩传》
(1)在北魏政权是否应迁都洛阳的问题上学术界历来存在着两派不同的意见。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种不同的观点及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这样评论北魏的“汉化”行为“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结合上述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赞成。理由:迁都有利于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为实现南北统一提供了可能。反对。理由:放弃了本民族的历史传统,失去统治的根基,水土不服,导致死亡率高。
(2)观点:北魏政权的灭亡缘于“汉化”政策。评价:观点一:该观点正确。北魏推行“汉化”政策放弃了本民族的历史传统,失去统治的根基,盲目照搬汉族的做法使鲜卑族无法适应新的的生活环境,招致人民的反抗,政权灭亡。观点二:该观点错误。该观点全盘否定了北魏“汉化”举措的积极作用,北魏政权的败亡与“汉化”措施无关,“汉化”政策有利于北魏交通的改善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或:风气的改进、社会的封建化),促进了民族融合(或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洛阳城(或中原地区)的开发,有利于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等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北魏于439年重新统一北方的根本原因是?
[? ]
A、拓跋圭等统治者实行改革,使北魏强大
B、前秦瓦解
C、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D、客观上其他政权的弱小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孝文帝曾说:“皇帝经常犯的毛病在于不能处心公平、诚意待人。如能做到这两点,则胡、越之人都可以做兄弟。”由此可见,孝文帝的民族观是

[? ]


A.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B.本是一家,和谐相处
C.荒服之外,无非藩属
D.胡越一家、民族平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表是孝文帝改革的一项措施,该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

[? ]
A.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进程
B.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
C.改鲜卑人为汉人
D.消灭了鲜卑陋习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