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31 16:00:37
1、判断题 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的经济区域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主要原因包括
①自然条件? ②人口密度? ③开发早晚? ④生产技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判断题 促进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的发展的是
①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
②鲁国实行“初税亩”
③秦国实行“依军功行田宅”“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
④井田为国家公有,贵族占有公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判断题 “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
4、判断题 我国古代的对外贸易经历了从陆路贸易到海路贸易的变化。陆路、海路贸易同时繁荣是在
A.东汉时期
B.隋朝时期
C.唐朝时期
D.北宋时期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在中国,朝廷因战争开支或财政危机向民间借债,最早可以追回到2600年前的齐国,当时因战争费用,管子建议向民间富人借钱。从那以后,各朝代可能都这样做过。但是,在现代银行于19世纪末出现在中国之前,一方面这种私人借贷的规模有限,风险分摊的范围也很有限,传统中国的民间借贷利率在许多世纪里高于30%;另一方面借贷期限一般不超过6个月到一年,这么短的期限对缓解朝廷财政危机帮助不大。当然,我们必须看到,如果是民间私人之间借贷发生纠纷,被侵权方可向对方讨债,甚至打官司;可是,如果私人把钱贷给朝廷,在专制皇帝不还债时,你可能只能仰天长叹了。因此,在皇权之下,即使朝廷想借债,也不会有太多人愿意借出。中国一直没有发展出长期限的资本市场,这当然限制了朝廷解决财政危机的能力,使朝代更替的速度加快。?
——陈志武《金融的逻辑》
材料二:光荣革命后,英国政府的财政与王室的财政分开,英国政府发行的债券变成了英国国债,而不再是王室的债务;因为有了议会作保证,英国国债的信誉度大大增强,成为伦敦金融市场中备受投资者追捧的证券。金融市场的活跃,吸引大量的商人与银行家们从欧洲各地迁往伦敦,国际贸易与金融中心开始向伦敦转移。
——央视纪录片《华尔街》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政府向民间借债的结果,并分析其原因。
?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国债所发挥的作用,并分析其原因。
?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国债的看法。
?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