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31 15:32:06
1、判断题 中国古代帝王自称“天子”,对天地非常崇敬。每一个皇帝都把祭祀天地当成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动。下图是明清皇帝祭祀上天祈求丰收的天坛。这种现象与我国古代儒家
[? ]
A.荀子的天行有常思想有关
B.荀子的人道有为思想有关
C.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有关
D.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有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中国某典籍,全句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按语义判断.复旦校训当出自以下哪部典籍?
A.《荀子》
B.《墨经》
C.《老子》
D.《论语》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仁”在其中矣,按语义判断,复旦校训当出自以下典籍中的《论语》之中,因为“仁”是孔子的思想核心,而《论语》则记载了孔子的思想。所以本题答案就是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论语》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儒家、道家、法家是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学说。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但是它们最终流行了,并成为国家的正式教义。其一个原因在于,他的观点从根本上说是保守的,他接受现状,这自然受到上层统治者的欢迎。另一原因是?,他强调道德原则,坚认道德原则是恰当地行使权力的先决条件。最后,孔子为在他去世两个半世纪后,随着帝国政府的建立而成为必不可少的官吏们提供了一门官场哲学。?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的学说为什么在其生前没有被普遍接受。根据材料一,说明孔子学说最终“成为国家的正式教义”的原因所在。
?
材料二 孔子学说之后,中国最有影响的是道家学说。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两家学说正好可以相互补充,满足了中国人在理智和感情上的需要。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儒家和道家是如何“互相补充,满足中国人在理智和感情上的需要”的。
?
材料三 法家的这些原则为秦统治者所采纳时,其效能显示了出来。秦统治者利用这些原则开始征服其他诸侯,建立第一个帝国。然后他们又用一贯无情的手段将严密的组织扩大到全国,不过,其结果正如我们看到的,引起了一个反作用,使帝国在其创立者去世后没几年就被推翻。?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的教义。不过,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
——以上材料均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结合法家思想的相关内容,说明其为什么能被秦统治者所采纳?其实践效果如何?为什么说“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的教义。不过,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
?
参考答案:(1)未被接受:孔子主张不符合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和统治者的需要。被接受:受到上层统治者的欢迎;强调道德原则;提供一门官场哲学。
(2)儒家提倡“仁”“礼”“以德治民”;道家强调“无为而治”和超然、潇洒的人生观。
(3)法家提倡变革和中央集权,符合秦统治者的需要。一方面秦以法家为治国思想,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帝国;另一方面,秦短命而亡,使法家信誉扫地。法家主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思想控制,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的教义,实际上体现了法家的主张。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
[? ]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家是
A.墨子
B.孟子
C.韩非子
D.庄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孟子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这是因为,有了人民,才需要建立国家;有了国家,才需要有个“君”。国家是为民众建立的,“君”的位置是为国家而设立的,所以本题答案就是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民贵君轻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