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31 15:09:17
1、选择题 儒家认为圣人是实践伦理道德的典范,是最高的理想人格。在朱熹看来,圣人精神境界的核心是
A.天理
B.三纲五常
C.格物致知
D.良知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其思想的核心是“天理”,认为“天理”里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所以本题答案选A项。B不是核心,C是修养的方法,D是王阳明的主张。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天理。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D.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图是我国古代儒家思想史上的两位重要人物,他们思想的相同之处不包括
A.都促使儒家思想向前发展
B.都是唯心主义观点
C.都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思想
D.都是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结合所学知识董仲舒和朱熹都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都含有唯心主义的思想,都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思想,理学是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教义形成的新儒学,而董仲舒的思想没有,所以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董仲舒、朱熹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故有道之主,远仁义,去智能,服之以法,是以誉广而名威,民治而国安。”这一主张来自( )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故有道之主,远仁义,去智能,服之以法”,材料反对实行仁义、仁政,进行愚民教育,用法律使百姓服从,从而达到“民治而国安”,法家主张依法治国,因此选择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法家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家是
[? ]
A.荀况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