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预测(2017年强化版)(五)

时间:2017-07-31 15:09:1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儒家认为圣人是实践伦理道德的典范,是最高的理想人格。在朱熹看来,圣人精神境界的核心是
A.天理
B.三纲五常
C.格物致知
D.良知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其思想的核心是“天理”,认为“天理”里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所以本题答案选A项。B不是核心,C是修养的方法,D是王阳明的主张。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天理。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D.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图是我国古代儒家思想史上的两位重要人物,他们思想的相同之处不包括

A.都促使儒家思想向前发展
B.都是唯心主义观点
C.都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思想
D.都是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结合所学知识董仲舒和朱熹都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都含有唯心主义的思想,都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思想,理学是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教义形成的新儒学,而董仲舒的思想没有,所以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董仲舒、朱熹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故有道之主,远仁义,去智能,服之以法,是以誉广而名威,民治而国安。”这一主张来自(    )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故有道之主,远仁义,去智能,服之以法”,材料反对实行仁义、仁政,进行愚民教育,用法律使百姓服从,从而达到“民治而国安”,法家主张依法治国,因此选择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法家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家是
[? ]

A.荀况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