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预测(2017年强化版)(三)

时间:2017-07-31 15:09:1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立学校是在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朝时期
C.西汉时期
D.隋唐时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为了传播儒家思想,汉武帝中央办太学,各地兴办了一批儒家学校,培养儒生。关系C。A项错误,春秋战国动荡,并未出现管理人才的学校;B错误,秦朝时期以法家思想作为主导思想,主张以吏为师;D项错误,是在西汉之后,不是第一次。
考点:儒家思想的发展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儒家思想的在汉代的发展。儒家思想在西汉时期确立统治地位,随后出现了专门培养管理人才的学校。唐宋三教合一后发展成宋明理学,明清成为了官方哲学并出现了批判思想。此外,儒家思想在每一个阶段的影响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困难



2、综合题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材料二

(1)依据所学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具体表现。(4分)
(2)分析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幼弱但却能够出现的原因。(6分)
(3)概括材料中的两位思想家主要的共同之处。(2分)
(4)有人说这两种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请加以阐述。(8分)


参考答案:
(1)“民本思潮”的主要表现:孔子“为政以德”,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君舟民水”,墨子“兼爱非攻”等。(4分,人、事对应错误不给分,符合题意即可)
(2)原因: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及发展;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强化;阶级:市民阶层的壮大(6分)
(3)共同之处: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不同程度地主张实行民主政治. (2分)
(4)阐述: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处于封建时代末期,他们批判宋明理学,开创出儒家思想活跃的新局面。虽然反对君主专制,但是本质上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没有否定封建制度, (4分)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的束缚,描绘理想王国的蓝图,实质上是宣扬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科学和理性成为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理想社会的思想武器(4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民本思潮”即重视民生,重视老百姓,直接联系课本知识,结合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来回答即可,如孔子“为政以德”,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君舟民水”,墨子“兼爱非攻”等。
(2)原因从时代背景的角度入手来分析,从材料中“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可归纳出经济原因在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主要是为了满足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因此阶级基础在于市民阶层的壮大;之所以市民文化相当幼弱,与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也密切相关。
(3)明夷待访录是黄宗羲的代表作,结合所学可知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主张法治,社会契约论是卢梭的代表作,主张社会契约,主权在民,因此两位思想家的共同主张是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不同程度地主张实行民主政治。
(4)抓住两人的阶级属性来分析两人的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黄宗羲仍属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虽然反对君主专制,但本质上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没有否定封建制度,只是对封建制度进行一种修补,而卢梭是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属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的束缚,描绘了资产阶级理想王国的蓝图,实质上是宣扬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诸子百家的民本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卢梭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 下图是1966年在韩国庆州佛国寺发现的武则天统治时期刻印于中国、后传入新罗的一部佛经卷。该经卷的发现说明了《陀罗尼经》经卷(部分)
[? ]

A、隋唐时期我国已经出现了活字印刷术
B、唐朝时朝鲜半岛为黑水都督府管辖
C、唐朝时新罗设立太学,教授佛学   
D、佛教成为唐朝与朝鲜半岛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论语·八佾》记录孔子的话:“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荀子》说:“由士以上则必以礼节之。”对以上材料理解不准确的是(   )
A.“周监于二代”中的“二代”是指夏商两代
B.“吾从周”指孔子尊崇周礼
C.“郁郁乎文哉”说明夏商政治文化已成熟
D.《荀子》指出了礼乐制在维护分封制、宗法制方面的重大作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信息,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相关内容——儒家孔子、荀子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BD三项的表述均符合先秦时期的相关史实,表述正确。而C项表述“夏商政治文化已成熟”,题干材料无从体现,而且也不符合史实,表述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孔子、荀子的思想主张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宰相无权,则天下无纲,天下无纲而不乱者,未之或有。” 因此他希望君主能“虚静以统天下”。下列思想与王夫之这一主张最为相近的是
A.老子无为而治思想
B.韩非中央集权思想
C.孟子民贵君轻思想
D.墨子兼爱非攻思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虚静以统天下”就是希望君主无为而治,A正确。韩非子的中央集权思想强调权力的高度集中与“宰相无权,则天下无纲,天下无纲而不乱者,未之或有”相矛盾,B错误。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和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C、D。
考点:明清进步思潮
点评:明清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思想领域里出现了一股批判思潮,批判宋明理学和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和经世致用,为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