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31 15:04:08
1、判断题 “因‘丝绸之利日扩’……‘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对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
A.反映了汉代“市”的出现与规范
B.反映了唐代“草市”的兴盛与发展
C.反映了宋代“市”的发展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D.反映了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的繁荣景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中国古代历朝大都强调“重本弃末”“强本弱末”“进本退末”。其目的是
①发展农业?②发展商业?③限制私营手工业?④限制城市贸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地,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汉书·食货志》),通过这则材料可以说明统治阶级的“重农”目的
[? ]
A.防止田地荒芜,加强田间管理
B.控制农民人身自由
C.重视在田亩投入人力以提高产量
D.鼓励农民专心生产而不违法乱纪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以下观点能够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
①“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②“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③“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④“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侧重考查了文言文的翻译理解能力。①项中“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反映了重农抑商,②项中“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反映了抑制商业发展。③“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认为以工商为末业,是不合理的,这是重视工商业发展。④“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是论述了农业和商业的辩证关系,二者相互依赖,共同发展。故答案为A。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656年,清廷“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并“不许片帆入口”,同时颁布了“迁海令”,在沿海制造无人区。该政策的最大影响是
[? ]
A.打击了中国航海业
B.丧失了外贸主动权
C.影响了商民的收入
D.脱离了世界发展大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