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31 13:56:05
1、判断题 英国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新思想萌发了,林、魏“新思想的萌发”之“新”的主要含义是(?)
A.批判程朱理学,提倡“经世致用”
B.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御辱之道
C.学习新技术发展资本主义
D.启迪人们摆脱封建思想束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思想萌发的理解。题干反映了中国人鸦片战争失败之后,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目的是为了抵御外国的侵略。选项中B项符合题意。所以选B。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810—1867年间的795部译著中,宗教类占86%,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类仅占6%。 1861—1895年自强运动期间,译著范围扩展到外交、军事、自然科学和技术方面。1850—1899年之间的567种译著中,应用科学占40%,自然科学占30%,历史地理占10%.社会科学占8%,宗教、哲学、文学和艺术占3.5%。英美国家著作是主要来源,占全部译著的85%o……1902年至1904年,译著中来自日本的占62%。全部573部著作中,社会科学占25.5%.历史地理占24%,自然科学占21%,应用科学占10.5%,哲学占6.5%,文学占4,8%。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日本在东方的崛起,激发了许多中国人负笈东渡以探求究竟的意愿。到日本留学还有许多优越性,如张之洞所说的:“路近省费,可多遣;去华近,易考察;东文近于中文,易通晓;西书甚繁,凡西书不切要者,东人已删节而酌改之;中东情势风俗相近,易仿行;事半功倍。加上清政府的提倡,日本朝野的招徕,20世纪初年,兴起了一个留学日本的热潮。从1901卑起,每年到日本留学的人数以一倍或一倍以上的速度猛增。
——李侃《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晚清时期书籍翻译的发展变化。(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初留学日本热潮兴起的主要原因。(6分)
(3)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历史事件扼要论证材料三的观点。(4分)
参考答案:
(1)从数量来看,译书越来越多;从内容来看,经历了由宗教到科技,再到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变化;从来源来看,前期主要来自欧美国家,1901年后日本成为主要来源。(4分,任答2点即可)
(2)甲午战争的失败,民族危机的加深;对明治维新成效的认同;清政府的支持;日本朝野的招徕等。(6分,任答3点即可)
(3)如严复翻译《天演论》和《法意》,宣传进化论和三权分立思想,掀起维新思潮,推动戊戌变法。(4分,任选一个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历史事件,准确论述。叙述事件2分,论述影响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归纳评价能力。第(1)问,注意理解归纳材料,材料对翻译书籍分别从数量、来源两个方面阐述其变化,以此归纳即可。第(2)问,需要结合材料及“20世纪初”的时代背景分析归纳,可以从民族危机、认同明治维新成效、政府的支持及日本方面去归纳即可。第(3)问,注意的所选历史事件必须符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如严复的翻译等。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何为民国?美国总统林肯氏有言曰:“民之所有,民之所治,民之所享。”此之所谓民国也。何谓民权?即近来瑞士国所行之制:民有选举官吏之权,民有罢免官吏之权,民有创制法案之权,民有复决法案之权,此之谓四大民权也。必具有此四大民权,方得谓为纯粹之民国也。
——孙中山《建国方略》
材料二?人民要怎么样管理政府,就是实行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和复决权;政府要怎么样替人民做工夫,就是实行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和监察权。有了这九个权,彼此保持平衡,民权问题才算是真解决,政治才算是有轨道。
——《孙中山全集》第九卷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对民主政治的认识。(6分)
(2)材料二孙中山对政府权力的认识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述。(6分)
参考答案:
(1)政府坚持民有民治和民享原则;国民享有选举和罢免官吏、创制和复决法案权。(6分)
(2)变化:在西方三权分立基础上增加了考试权和监督权。(2分)
评述:孙中山在总结民主革命经验教训的同时,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制度设计进行反思,并且继承了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科举、监察等政治因素,体现了孙中山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4分)
本题解析:
(1)材料一中孙中山认为:“民之所有,民之所治,民之所享。”此之所谓民国也;“民有选举官吏之权,民有罢免官吏之权,民有创制法案之权,民有复决法案之权,此之谓四大民权也。”民国政府应坚持民有、民治和民享的原则;国民享有选举和罢免官吏、创制和复决法案权。
(2)材料二孙中山认为政府的权力分为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和监察权五种,他在西方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考试权和监督权。可见孙中山在借鉴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同时,又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科举、监察等政治因素,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
材料三:泰西(西方)近政论,皆有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分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曰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思想,并说明其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三,指出其主张代表的政治派别,各派为实现其思想主张进行了怎样的具体实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其思想主张有何明显的进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师以长技以制夷,学习外国人的先进技术,以抵抗外国人的侵略。
(2)洋务派、维新派。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3)不仅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且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孔子拨乱升平,托文王以行君主之仁政,尤注意太平,托尧舜以行民主之太平。”这段材料出自
A.《新学伪经考》
B.《天演论》
C.《变法通议》
D.《孔子改制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