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二)

时间:2017-07-31 13:27:2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诛罚不避权贵,庆赏不遗匹夫”。这句话最有可能出自
[? ]
A、《庄子》
B、《论语》
C、《韩非子》
D、《墨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马克思说:“哪里君主制的原则是天经地义的,哪里就根本没有人了。……专制制度必然具有兽性,并且和人性是不相容的。”对该论述理解正确的是
①君主专制是最典型的“人治” ②君主专制具有残暴性 
③君主专制极大地压制了“人性” ④君主专制有害无利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1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在长安设太学。太学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汉代太学注重考试,并建立了一定的制度。考试在太学有两种作用:一是选材(才)手段,一是督促,检查学生学习的管理手段……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国子监),或同时设立,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材料二    唐、五代至明代全国书院数量曲线图

材料三    宋代至清代我国书院性质状况表

 
官办%
民办%
其他%
不明%
宋代
15.28
70.69
0
14.03
元代
17.23
61.15
0.33
21.29
明代
57.21
29.84
0.24
12.71
清代
56.67
24.11
0.56
18.66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教育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教育的发展对当时社会的作用。(5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古代书院数量增幅较大的是哪两个朝代?简要分析在这两个朝代有利于书院发展的条件。(8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古代书院发展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特点:国家设立专门教育机构;以儒家经典为教学内容;注重考试,建立专门制度(3分)。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适应了国家统一的形势;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推崇的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2分)
(2)宋代和明代。(4分)宋:程朱理学,商品经济空前发展,活字印刷的发明。
明:心学形成,资本主义萌芽。(4分,每个朝代任意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3)变化:从宋代到清代,官办书院比例总体上升,民办书院比例总体下降。到明清时期,官办书院在比例上超过了民办书院。(4分)
主要原因: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思想控制加强。(2分,任意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解析:(1)汉代兴办太学,从传播儒家思想,培养儒生,充实各级官僚机构,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使得儒家思想成为了主流的思想。
(2)第一小问据图示可知为宋明两朝,“条件”紧扣限定语“思想、经济、科技”从宋明理学兴起,商品经济发展,印刷术的发明三个角度作答。
(3)“变化”由数据可知宋元两代民办书院呈增长趋势且民办书院数量超过官办,而明清时期民办书院数量急剧减少,官办书院数量增加且从数量上超过了民办。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思想控制愈加严厉是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考点 :古代中国的思想
点评 :本体难度 中等,解答材料解析题要求能充分利用材料,结合所学主干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东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 材料二 “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讲明义理之归,闭塞私邪之路,然后乃可得而正。”

——朱熹


? 材料三 “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李贽


? 材料四 从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伏尔泰是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
? 材料五 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国家的现代化成为主要目标时,全体国民能够形成集团协力组织,大规模地开展经济建设。……儒教主张人必须与天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正是这种刚健有为的性格、自强不息的精神,韩国才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处变不惊,从容应对,让经济稳步复兴。?

——王淑臣 《韩国民族精神中的儒教精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三,归纳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变化的过程。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四,说明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五,指出儒学对韩国的影响。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过程:①西汉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②南宋朱熹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试图以“讲明义理”、“闭塞私邪”来立纲纪;③明末李贽对儒学思想进行了大胆的否定和批判。
(2)原因:以儒家思想的某些观点为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孔子注重用道德的说服力来影响别人;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
(3)影响:儒学的集体意识和自强不息精神推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促进韩国经济的发展。
(4)儒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人类文明宝贵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和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家的主要区别是

[? ]


A.宣扬仁和礼
B.主张仁政
C.宣扬人性本善
D.提出“天人感应”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