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技巧《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考点预测(2017年强化版)(三)

时间:2017-07-27 19:42:2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009年11月10日戈尔巴乔夫在英国《泰晤士报》上撰文称:“今天,地球面对另一个威胁。气候危机就是把我们和未来分隔开来的墙。就像德国人民宣告团结的决心那样,世界公民今天正要求采取行动,应付气候变化,和纠正围绕它的严重不公正情况。”他所说的“德国人民宣告团结的决心”是指
[? ]
A.德国法西斯势力彻底消失
B.法德和解
C.成为西欧最强的经济大国
D.德国重新统一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导致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A.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B.没有进行深层次的体制改革
C.削弱和放弃了政党的领导
D.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有位著名学者在研究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的经济政策时,指出它先后经历了“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回归理想的实验”指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斯大林模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联系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经济建设的史实, “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分别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故选D。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点评: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济政策及对斯大林模式的评 价是高考的高频点。特别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苏联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斯大林模式等知识点命题较多。学习时,一要应对这些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特点及影响的理解,分析比较其异同;二要针对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影响,联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分析评价斯大林模式的深远影响及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经济改革、苏联解体的历史渊源。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1992年9月,莫斯科的学生觉得历史课有点奇怪。老师对他们说不用课本,因为历史课本是两年前修订的。老师还说:“我不知道问什么问题,更不知道判什么答案是正确的。”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
A.俄罗斯加强了思想文化控制
B.苏联时期虚构捏造历史
C.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发生剧变
D.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苏联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遭受到挫折的共同原因不包括
A.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B.政治经济体制僵化积重难返
C.只是小修小补
D.个人作风专断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