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技巧《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考点预测(2017年强化版)(十)

时间:2017-07-27 19:42:2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就在他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仿佛听见了一声巨响,并且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忽然间彻底倒塌了,此后,它被分裂为15块碎片。这一历史事件对世界局势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
A.苏联的解体
B.朝鲜的分裂
C.两极格局的瓦解
D.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改革指导思想和政策错误
B.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C.苏共内部混乱和分裂
D.戈尔巴乔夫对国家的控制力下降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 ]
A.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错误路线和政策
B.西方“和平演变”政策
C.苏联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障碍
D.民族矛盾尖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腐败是人类阶级社会的一种特有现象,古往今来,人们一直都在寻找根除它的济世良方。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恁治和预防腐敗尤为重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践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材料反映了孟子的什么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朱元璋作为明代的开国皇帝,在统一国家以后,深知江山的来之不易。贪官污吏祸国殃民。他吸取前朝灭亡教训,整治国家,整顿吏治,尤其在反腐敗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为明王朝前期的政治稳定奠定了基础。”
——陈剑《浅谈朱元璋的反腐敗体系》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元璋为防止腐败而进行政治改革的措施及积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建国初期,中共中央于1951年底到1952年10月,在党和国家机关内,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运动。……各地在发动群众检举的基础上,都选择若干典型案件进行公审,依法治罪。……
——《中国共产党反腐敗历程》
“三反”运动,对整个社会来说,是一场移风易俗的社会改革运动,大大提高了人们对贪污腐敗的警惕性,教育并挽救了大批干部,清除了少数腐化分子,对形成健康的社会风气有很大作用。对刚刚在全国执政不久的中国共产党更有着重大的警示意义。邓小平当时讲到西南地区“三反”运动后的情况说:“人变了、社会变了、风气也变了……”?
——金沖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据材料,指出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手段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三反”运动是一场移风易俗的社会改革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会在一夜之间急剧瓦解?……苏共的瓦解,苏联的解体,总的来说是几十年来潜伏着的社会矛盾恶性发展和总爆发的结果。其中苏联解体的最主要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在经济实力悬殊的情况下同美国进行大规模的军备竞赛,谋求世界霸权;二是没有以经济建设和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为中心,由思想上的长期僅化导致经济上的长期停滞,使苏式的社会主义在人民心目中失去影响力;三是作为执政党的苏共内部,特别是前苏联党和国家各级领导层中存在的相当普通的腐敗现象……苏联共产党的腐敗使苏共最终失去了人心。?
——程和平《腐败——前苏联的警示》
(4)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苏共瓦解、苏联解体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据以上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做人和治国思想(“德”、“民本”思想)。
(2)措施:?中央: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地方:设三司、分割权力;颁布《大明律》、严惩贪污;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加强监督。积极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官员的腐败;开创了明朝前期稳定的政治局面;为明初经济的恢复提供了政治保证。
(3)特点:开展群众运动反腐败。说明:“三反”运动教育了大多数干部;纯洁了干部队伍;抵制了资产阶级的腐蚀;增强了党在人民中的威信;建立起了平等的新型的干群关系;改变了社会风气。
(4)原因:美苏争霸、经济实力削弱;斯大林体制弊端及政策上的失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矛盾;改革受挫、经济停滞;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改革(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危害);苏共干部腐败现象严重;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
(5)认识:以民为本;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加强马列主义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党的理论修养和执政能力;加强制度建设,预防腐败;要与时俱进。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20世纪五十年代,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赫鲁晓夫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
A.工业
B.农业
C.商业
D.军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1953年斯大林逝世之后,赫鲁晓夫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此时,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由于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导致农业生产长期徘徊不前,到1953年,苏联农业单位面积产量低于十月革命前的水平,牲畜存栏数与1913年相等,而苏联人口比1913年增加了20%,这种状况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不能满足工业发展对粮食和原料的需求。为了扭转这种局面,赫鲁晓夫以农业为突破口,开始了经济领域的改革。因此选B.
考点: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点评:农业改革是赫鲁晓夫经济改革的重点。包括三方面内容:废除谷物的义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允许农民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大规模垦荒,扩种玉米。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