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27 19:18:07
1、选择题 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A.格物致知
B.反省内心
C.存天理,灭人欲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十袈斋养新录》载:“自明以来又多一教……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与这段记述相符的作品是
A.王阳明《传习录》
B.文征明《点阐贴》
C.顾炎武《日知录》
D.吴承恩《西游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依据材料“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可知材料诉说的作品的重要特点是通俗化、市民化,根据所学知识符合小说的特点,所以本题答案选D项。A、B、C都是士大夫阶层文学艺术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中国的古代艺术·文学艺术。
本题难度:一般
3、简答题 思想的产生与社会的变动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代社会剧烈变动,各派政治力量大分化大改组,社会中不尽如人意的弊端暴露无疑,思想家们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他们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潮的代表人物的相关主张。(2分)
材料二 汉武帝元光元年策试贤良诏问:[朕]永惟万事之统……欲问大道之要,至论之极。(董仲舒)对曰:“古之王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2)据材料概括董仲舒应对汉武帝“大道之要,至论之极”的主要主张。(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汉代开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法、儒思想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分)
材料三 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
——以上材料摘编自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3)材料三中中国近代思潮不断涌现的“原始动力”是什么? (1分)在这一动力驱使之下近代中国有识之士的探索是如何逐步深入的? (3分)
参考答案:(1)主张:孔子:提出“克己复礼”(主张恢复周礼);(1分)老子:主张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1分)
(2)主张:重视教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
变化: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制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儒学被确立为思想的正宗,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3分)
(3)动力:救亡图存,实现国家独立和富强。(1分)林则徐、魏源和洋务派重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新派、革命派重点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新文化运动重点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和价值观念。(3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材料一中的”思想家们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他们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可知主张回到过去,这样的人物有孔子主张恢复周礼,还有老子主张恢复到小国寡民的过去.
(2)根据材料二中“古之王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可知,董仲舒的主张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主张教化,另一方面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地位变化: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制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外儒内法,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儒学被确立为思想的正宗,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3)中国近代思潮不断涌现的“原始动力”,结合所学可知,整个中国近代,中国人始终的坚持是救亡图存.关于中国探索的过程,本问较简单,主义深入的层次是先器物,后制度,再次思想.要依次列举出每个层次的史实,注意史实的表述上把任务和事件表述清楚即可.先后顺序不能错误,这是最重要的.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内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内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内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内容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25分)某班同学以“明清社会转型期的思想”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探讨了以下几方面的课题。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课题一 历史观问题
孔子厚古薄今,向往尧舜禹的时代和西周的礼乐文明。他不满于当时的“礼崩乐坏”,反对违背周礼的行为以及改革旧制度的举措。他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意为:“周朝的礼仪制度依据夏商两代,丰富多彩,我主张周的礼制”)。这种政治立场和历史观,深远的影响了后世的儒家。
王夫之认为:尧舜之时“国小而君多,……而暴君横取,无异今川广之土司(指的是西南地区尚处于原使落后状态的少数民族的首领),吸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在一个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上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 )
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B.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C.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相关历史基础知识,解读材料,并作出正确判断和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题干大意是:百姓所忧虑的事情,正是我在思考的事情;百姓所思考的事情,正是我要去做的事情。因此,这反映了关注民生的儒家“仁政”思想。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都没有体现出,强调对民生的关注。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仁政”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