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启蒙运动》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六)

时间:2017-07-27 18:42:0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人类肯定想象不出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如果说曾经有过一个国家,在那里人们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那就是中华帝国。”这是伏尔泰笔下的中国。在引用这一资料研究伏尔泰思想时,需要注意的有
①作者提出这一观点的目的?②作者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
③作者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④秦汉时期中国的政治状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材料体现的是伏尔泰对中国科举制的认识,科举制兴起于隋唐时期,④错误,答案为A。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人权宣言》体现了启蒙思想中的理念主要包括
①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②天赋人权?③主权在民
④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当前社会转型过程中价值观念体系的重建仍然需要强调启蒙的精神;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正日益成为世界各个地区普遍追求的社会理念。启蒙与救亡的关系也是争论激烈的一个学术问题。阅读材料一、二、三,回答问题:
材料一:“启蒙最根本的精神是启发公民认识个人的自由权利不容剥夺,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予以保障”
(1)启蒙思想家提出了哪些制度建设的原则?请列举18世纪诞生的三个体现这些原则的重要法律文件。(6分)
材料二:“时代的主题是压倒一切的力量,1840年至1945年的主题是救亡”
(2) “救亡”成为时代主题的原因是什么?举例说明这一时期“救亡”的方式和重大历史事件。有学者认为: “五四”以后,启蒙和救亡是当时两大主题,但救亡压倒了启蒙,成了那个时代的主旋律,而启蒙则被大家遗忘掉了。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7分)
材料:毛泽东在谈到辛亥革命时说:“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3)结合史实说明毛泽东持有这样观点的历史依据。(6分)
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变迁是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内容,
材料三:交通发展见证了中国历史变迁

(4)据上述材料回答。(4分)
图1见证了?。(1分)
图2见证了?。(1分)
图3见证了?。(1分)
图4见证了?。(1分)
材料四:?孙宝瑄在1907年《忘山庐日记》中写道:夜诣味莼园,览电光影戏,观者蚁聚,俄顷灯熄,白布间快马人物,变动如生,极奇。能作水腾烟起,使人忘其为幻影。
——武斌《百年流行时尚》
(5)材料二所描述的娱乐活动是什么?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和影响。(3分)
材料五:海洋冒险的成功推动西班牙出现了短暂的强盛。国内专制王权与天主教会勾结,宗教裁判所镇压一切进步思想与人民的反抗。1605年伟大的现实主义杰作《堂吉诃德》出版,一年之内竞再版六次。书中疯狂而可笑的堂吉诃德以热情的语言歌颂自由,反对人奴役人,成为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理想主义的符号。
(6)分析《堂吉诃德》问世时欧洲社会的时代特征。(3分)
材料六: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统计资料:

(7)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存在哪些问题?(3分)


参考答案:(1)三权分立、人民主权、社会契约等;《独立宣言》《人权宣言》《1787年宪法》
(2)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仁人志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推动反侵略反封建斗争不断发展。
方式:改革:洋务运动、维新变法?革命: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提示:支持或反对都可以。
支持:五四后,革命高潮迭起、国共两党政治斗争、全民族的抗日等使救亡成为主旋律,而社会精英力量的分化使思想层面的启蒙逐渐消退。
反对:尽管救亡成为主旋律,但救亡也在呼唤启蒙,思想的启蒙在推动救亡方面仍发挥了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也是思想启蒙的一种表现。
(3)可从时代背景,反帝反封,三民主义,阶级,政党,领袖,群众基础,斗争手段,共和,民主,约法,国会,移风易俗等方面说明。
(4)图1:秦统一中国,中央集权的加强;图2:近代工业的兴起,近代铁路的诞生;图3: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大贡献(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图4新中国一五计划建设成就,边疆的进一步发展。
(5)娱乐;看电影。
原因:西方工业文明(或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明的电影)传入中国。
影响: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传播了先进的技术和思想文化,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任答一点即可)
(6)新航路开辟,西欧经济迅速发展;专制王权强大,天主教会控制人们的思想;文艺复兴扩展,人文主义思想兴盛。
(7)成就:苏联由农业国发展为工业国,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
弊端: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任答两点即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卢梭“主权在民”理论的内涵是
①人生来就有天斌之权利②人民是国家的最高主权者,一切权力来自人民③当人民的权利被剥夺时.人民就有理由起来推翻当权的统治者,夺回属于他们自己的权利④人们以暴力推翻封建暴君的专制统治,不仅是合法的,也是合理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卢梭启蒙思想的掌握。卢梭,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提出了“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主权说”。其内容是,天赋人权;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统治者违背契约时,人民有权推翻它。分析选项,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所以应选A。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 材料二 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而不被强迫做他不应该做的事情。
?——孟德斯鸠
? 材料三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我不同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语录》
? 材料四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各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的监督手段。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时,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的核心思想,并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影响。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三体现了什么思想?有何进步意义?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四,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诸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自由”这个问题上,材料三与材料一、四各侧重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分权与制衡”(即权力分立,制约与平衡)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确立一套政治构想,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2)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的思想。对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起了进步作用。
(3)国家学说:建立契约国家;政府官员是人民公仆,受人民严格监督。人权学说:人民主权高于一切,人民主权就是公共意志,自由并不是不受限制的自由。法治学说:以法律保障人民主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材料三侧重于要求获得自由平等、天赋人权;材料一、四侧重于通过规范国家权力来保卫自由和人权。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首页 上页 5 6 7 下页 尾页 6/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