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商业的发展》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四)

时间:2017-07-27 17:42:5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8分)农村城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草市原来是乡村定期集市,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到宋代,其中一部分发展成为居民点,个别的上升为县、镇;而紧临州县城郭的草市,则发展成为新的商业市区。这类市区,居民稠密,商铺店肆林立,交易繁盛,与城郭以内的原有市区,并无区别。有的地方,甚至远远超过了城郭内的旧市区。这类草市,已经突破了原来乡村集市的涵义,成为州县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类草市,宋政府并不把它作为乡村的一部分,而作为城市的一部分加以管理。宋神宗熙宁年间,全国各地乡村都编排保甲,按时教阅,而对“诸城外草市及镇市”虽也编排保甲,但不把它们“附入乡村都保”,亦不按时教阅,而是与城市坊郭户一样,受厢的管辖,而在没有厢制的州县,则直接受县的管辖,同乡村完且脱节。
——农业科技史话(上)
(1)依据材料一,指出宋朝草市发展的表现。(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4分)
材料二?英国城镇化初期的圈地运动对农民的盘剥,破坏了农业生产力,激化了社会矛盾。这个沉痛教训使英国政府认识到农业是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基础,政府必须制定相关法律来保证城乡统筹发展。从1948年《城乡规划法案》生效起,英国强化农业主体地位,严格控制农地开发,不管是私人或公共机构征用土地,都必须获得当局授予的规划许可证,并且向土地所有者支付补偿。通过实施该法案,使农业用地有了法律保障。英国城镇化在产业支撑方面创造了一种离土不离乡的乡村工业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以乡村为依托,重点发展以农业为加工对象的乡村工业。乡村工业发展的逐步集中,推动了农业与工业的分工,实现了农民的就地转化,同时又为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提供了保障。它一方面把农村改造成为宜居的小城镇,导致了新工商业城市的出现和成长,促进了城市和乡村的融合,加快了农村的城市化过程;另一方面缓解了大城市沉重的压力。
——刘恩东 《英国推进城镇化建设的主要经验》
(2)依据材料二,概括说明英国是怎样推进城镇化建设的。(8分)
材料三?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是“中国农村社会发展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社会运动”。救济农村即拯救国家的普遍认识,是乡村建设运动兴起的强大动力。乡村建设工作者认为中国农村的问题是愚、穷、弱、私,并针对性地制定了以文艺教育攻愚、发扬知识力,以生计教育攻穷,开发生产力,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以公民教育攻私,增强团结力的系统方法。乡村建设运动的内容,包罗宏富且成效显著。然而在当时的国际背景和土地制度下,乡建工作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所增加的收获,一旦国外农产品倾销,就不可能转变为农民收入的增加,所以,乡村建设运动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徐秀丽《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12分)


参考答案:
(1)表现:一部分发展为居民点,形成新的城镇;一部分发展为新的商业区,成为州县城市的一部分,政府按城市模式进行管理。(4分)
影响:突破了“市”在空间的限制,方便了交易,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城市规模扩大,促进城镇化的发展。(4分)
(2)保障农民利益,稳定农村社会秩序;制定相关法律,保证城乡统筹发展;控制农地开发,促进农业稳步发展;发展乡村工业,实现农民就地转化,为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提供保障。(8分)
(3)背景:政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和剥削导致中国农村经济、文化落后;有识之士认识到乡村建设的重要性。(4分)
措施:发展文化教育,提高文化素养;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发展卫生保健,增强体质;开展公民教育,增强民族凝聚力。(4分)
评价:乡村建设工作者认识到农村发展对于拯救国家的重要性;采取一系列措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的发展;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制约,没有解决根本问题。(4分)


本题解析:(1)第一小问表现依据材料一中“到宋代,其中一部分发展成为居民点,个别的上升为县、镇”概括出一部分发展为居民点,形成新的城镇;从“而紧临州县城郭的草市,则发展成为新的商业市区”“成为州县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类草市,宋政府并不把它作为乡村的一部分,而作为城市的一部分加以管理”等信息概括出一部分发展为新的商业区,成为州县城市的一部分,政府按城市模式进行管理;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2)从材料二中“圈地运动对农民的盘剥,破坏了农业生产力,激化了社会矛盾。这个沉痛教训使英国政府认识到农业是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可归纳出保障农民利益,稳定农村社会秩序;从“政府必须制定相关法律来保证城乡统筹发展”归纳出制定相关法律,保证城乡统筹发展;从“英国强化农业主体地位,严格控制农地开发”“使农业用地有了法律保障”等信息可归纳出控制农地开发,促进农业稳步发展;从“乡村工业发展的逐步集中,推动了农业与工业的分工,实现了农民的就地转化,同时又为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提供了保障”等信息归纳出发展乡村工业,实现农民就地转化,为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提供保障。
(3)评析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可从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的背景、措施、影响三个方面展开,背景可依据材料三中“救济农村即拯救国家的普遍认识,是乡村建设运动兴起的强大动力”的信息,联系时代背景进行分析;措施可依据材料三中“制定了以文艺教育攻愚、发扬知识力,以生计教育攻穷,开发生产力,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以公民教育攻私,增强团结力的系统方法”的信息,从文化教育、经济发展、卫生保健、增强凝聚力等角度尽心个归纳;影响可依据材料三中的相关信息,从积极作用和局限性两个方面来归纳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相对于隋唐时期,两宋商业空前繁荣的独特原因有(?)
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②政府放松对商品贸易的限制
③纸币的出现便利了商业活动?
④水路交通的便利
A.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明朝时期,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窑近千座,综合上述现象,当时经济的突出特点是?
A.手工业生产力提高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区域性经济分工扩大
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明朝时期,太湖地区出现纺织家庭,苏州丝织业发达,松江地区发展棉织业,景德镇发展瓷器业。A、B、D项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易经》曰:“农功既毕,始牵牛车,载其所有,求其所无,远行买卖,用其所得珍异,孝养其父母。”此材料最能够反映出
[? ]
A.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
B.邻近地区社会分工落后
C.古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D.专业商人已经出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列关于宋代城市发展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打破了市坊界限
B.由政治、军事中心变成了单纯的商业中心
C.市的启闭不再由官府统一规定
D.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严格监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宋代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但仍然是政治军事中心,并非变成了单纯的商业中心.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