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27 17:25:53
1、选择题 理学最为推崇的《大学》出自《礼记》,它指出:“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反映出来宋明理学 ( )
A.以修身为本
B.以格物为本
C.以平天下为本
D.以礼记为本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考查学生材料理解能力。审题,答案在题中。格物只是程朱一派修身的出发点;平天下是修身的终极目标,体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内容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其仁者境界与佛老境界的最大不同在于
A.强调获得精神方面的自足
B.宣扬追求来世的幸福
C.宣扬追求自由的生活
D.强调拥有强烈社会责任感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理学是以儒家的纲常名教为基础,吸收了佛道观点的哲学思辨化的新儒学。佛道强调谈心论性,强调精神自足,这与理学倡导的孔颜之乐相一致,排除A;佛教宣扬来生幸福,排除B;道家强调逍遥自由,排除C;理学在强调获得精神方面自足的同时,还强调拥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如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和干政的权利。D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理学成就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这一说法反映出
A.礼制观念淡化
B.崇尚法家思想
C.儒法两家结合加深
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从“礼、刑,相为表里者也”说明该思想是儒法两家思想的结合;材料主张礼法并用,说明A项错误;依据“相为表里者也”说明不单独崇尚法家思想,故B项错误;D项与材料意思相反。所以答案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儒学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 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的能力,AB项分别是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与题干“宋明理学家的新认识”不符,故排除;宋明理学家继承和发挥孟子的性善论,并对其加以发挥,主张先天性善论,认为天命之性善而气质之性恶,因此需要“存天理,灭人欲”,故D项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家的人性论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