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二)

时间:2017-07-17 15:43:0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三教合归儒”的三教是指
①佛教     ②基督教    ③伊斯兰教    ④道教    ⑤儒学
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知识的再现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道教在东汉末年产生,儒家在春秋时期产生,并在汉武帝时期取得了正统地位;但是到了魏晋时期,佛道思想开始冲击着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出现了危机;因此士大夫们开始提出三教合一的思想,借以拯救儒家思想;故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兴起背景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祸福避趋之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和“为天下开太平”、“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可知,张载和顾炎武的思想具有浓厚的社会责任感。四个选项中只有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祸福避趋之”体现了为国为民而不以个人福祸进行选择的社会责任感。C符合题意; A强调处理社会人际关系的规范;B强调格物致知;D强调儒家的义利观。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与此文观点相符的是(   )
A.孟子的“仁政”
B.黄宗羲的“人民为主”
C.朱熹的“存天理”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亦何益哉!”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BC三项的表述均与题干材料意思不相符合,排除ABC三项。D项“经世致用”即能够体现题干“以明道也,以救世也”,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批判思潮·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史记》云:“诸吕作乱,日蚀、昼晦。吴楚七国叛逆,彗星现,天狗过梁野。”上述记载:
①反映了董仲舒的思想观念         ②给后人留下了研究天文学的宝贵资料
③体现了迷信对封建史学的影响     ④具有科学精神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天人感应”思想的理解。题干中诸吕作乱,出现日食,七国之乱,出现慧星和月食,这体现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史记》中的这些记载 ,反映了迷信对封建史学的影响,也从客观上反映了当时慧星出现的史实,对后人研究天文学留下了宝贵的资料。因此①②③项正确;故选C项。④项说这种记载是科学的精神,说法明显错误。
考点:董仲舒新儒学
点评:董仲舒在汉代把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为了适应大一统的需要,把儒家思想吸收了道家黄老学说、阴阳家思想、法家思想,发展成新儒学,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采纳,使儒学确立了思想领域里的统治地位。新儒学具有明显的神秘的色彩。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派地位的变化取决于
[? ]
A.儒家思想的自我更新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C.思想大一统的趋势
D.手工业和商业的日益繁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