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模板《明治维新》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7-07-17 15:30:1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得我国无用之物,而失我国有用之宝,导致奢侈淫逸,失我国有用之货,缺衣食之资,器用之本。
材料二:夫以战为主者,锁国之策;以和为主者,航海通商之策。以国家大计言之,欲与发展雄图而驭四夷,非航海通商又何之耶?如仍闭关锁国,坐以待之,则势屈力缩,非之又何待耶。
材料三: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
材料四: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应该强搬硬套,吸收外国文明……当取则取,当舍则舍,……才能调合适宜。
——以上材料均引自《日本政治史》
回答:
(1)对比材料一、二、三指出,材料二比材料一的进步之处、材料三对材料二的继承和发展。(8分)
(2)材料四是对待外国文明在方法论上的主张是什么?这对日本历史发展有何影响?(4分)


参考答案:(1)批判了闭关说,主张实行开放政策,发展工商业。顺应了历史潮流,具有时代进步性。(4分);既继承材料二开放的政策,又进一步指出自己走出去,择西洋文明为我所用。(4分)
(2)学习西方文明应结合本国实际,不应全靠西化。明治维新取得成功,使日本成为亚洲唯一资本主义强国。(4分)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材料一阐述的是闭关政策给日本带来的危害,而材料二则通过对比闭关锁国政策与对外开放政策,强调了开放的进步性;材料三则进一步强调“拿来主义”,要主动的开放,而不是被动地开放。
(2)“当取则取,当舍则舍”,其含义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日本的影响可结合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分析作答。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882年3月,日本政府为了制定一部满足帝国统治需要的宪法,专门派出以伊藤博文为首的“宪法考察团”去欧美考察,最终他们决定以哪国宪法为蓝本制定日本宪法?(? )


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美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889年日本宪法规定:“日本帝国是由万世一系的天皇统治……天皇为国家之元首,总揽统治权。”这一规定说明日本1889年宪法?
[? ]
A.使日本政体发生了巨大变化?
B.使日本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C.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D.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世纪末日本成为亚洲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表现在( ?)
①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开始确立
②以钢铁和机器制造业为代表的重工业迅速发展
③完全废除了不平等条约
A.①②
B.②③
C.②
D.①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明治维新为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19世纪80年代,日本的工业革命出现了高潮,轻工业和重工业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政府的保护下,日本的垄断组织也较早地产生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因此选A。
点评:全面把握明治维新后日本近代化过程。(1)经济上:明治维新为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19世纪80年代,日本的工业革命出现了高潮,轻工业和重工业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政府的保护下,日本的垄断组织也较早地产生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2)政治上:明治政府在推翻旧有体制后,仿效西方建立近代政治制度。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3)对外关系上: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废除了不平等条约,实现了民族独立;同时为了满足本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日本走上了对邻国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世纪末,日本建成第一个大型冶金企业—八幡制铁所。它的部分资金来自甲午战争后清政府的赔款,铁矿石来自中国大冶铁矿。它投产第一年生产的钢铁就占日本钢铁产量的53%,钢材产量的82%。据此下列论述正确的有 ?
①日本政府大力发展近代企业②日本的钢铁行业已经出现垄断 ?
③日本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④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依赖于对外侵略和掠夺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