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主要经济政策》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7-07-17 15:19:2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代之以“朝奉”的称谓,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称老板,本质上说明了
[? ]
A.徽商文化上的谦虚
B.走官商结合之路
C.封建王朝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
D.徽商虚伪的反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我国历代封建统治者十分重视农业生产,保护和扶植小农经济,其主要目的是

[? ]


A.发展农业生产
B.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C.抑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D.保证政府的财源和兵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4分)护照是现代公民出入国境时的一份普通身份证明证件,各国护照上面都印有一句话,“请各国军政机关准许通过并给予协助和必要的保护”。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在古代就出现了护照的雏形,当时出国只限于贵族、皇家使节等少数人,他们持有君主开具的身份证明或信物,如汉朝使节所持的“符节”、罗马使节的金戒指等,以表示其地位和权利,以便出使的国家给予特别的优待。到了17世纪,英国开始给所有的英国商船船长颁发护照。此时,大英帝国的海上霸权,已经呼之欲出了。1791年法国宪法中,护照被认为是公民的权利之一,1792年的法令规定,每个迁移的法国国民必须有一本护照。20世纪初,现代护照制度被大部分国家普遍采用,越来越多的国家要求入境者必须出示本国护照。1914年英国首次实行本式护照,并规定所有公民出国必须申领护照,这种护照的形式也被他国采用。
材料二?长期以来,中国并没有西方护照之概念,护照一词虽然最早在《尼布楚条约》(1689年)中出现,也只是政府为商人开具的一种集体信函。而且从保存的资料看,主要是为俄国商人入境所用,很少看到中国商人出境。到了近代,国门大开,外国人不用检查直入中国口岸。1858年出现了一种奇特的内地护照,《天津条约》规定外国人赴内地“执照由领事馆发给,由地方官盖印。经过地方,如饬交出执照,应可随时呈验,无讹放行……如其无照,其中或有讹误,以及有不法情事,就近送交领事官惩办,沿途只可拘禁不可凌虐”。
材料三?新中国实行的各版护照简介

1949年单页版、50版、53版、58版护照为中俄文对照,防伪手段几乎为零
71版、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一时段因私护照几乎为零
80版将75版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
81版改变了53版以来6位数的护照累计号码,升至7位数号码
97版采用数码技术、激光打印等防伪手段。到2005年达到年均签发400万本,80%是因私护照
(1)请依据材料一归纳从古至今护照的变化,分析20世纪初现代护照制度被普遍采用的历史背景。(10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中国商人很少出境的原因。结合历史背景,谈谈你是如何认识“内地护照”的。(6分)
(3)依据材料三,请结合历史背景,解读新中国护照的发展历程。(8分)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
(1)从贵族、使节等少数人享用,变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护照的形式由多样到统一。(4分)
历史背景:逐渐形成的世界市场推动了各国人员的交流,因此需要相应的制度来管理人员的流动。随着民主政治的实现,冲破了只有少数人享受护照特权的局面,公民都需要政府保护其合法权利。英法推行的护照新举措,伴随着其大同影响力,被世界普遍接受。(6分)
(2)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重农抑商政策。(2分)
认识:这是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武力逼迫下的产物,便利了侵略势力深入内地。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对来华外国人的管理,也反映了清政府不得不按照近代国际通行法则办事,有助于外交的近代化。(4分)
(3)示例:从护照上的义字看,50年代由于外交上采取一边倒政策,主要是同社会主义国家有外交关系,护照采取了中俄文对照;70年代前期护照改为中法英文对照,也体现了中苏关系的恶化以及与两方国家的建交热潮;80年代护照上不再注明使用的限定范围,反映了中国已走上对外开放的道路。从护照的签发数量来看,80年代之前,由于计划经济和当时的政治氛围,加之长期处于同世界隔绝的状态,签发护照数量很少;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加入世贸组织,对外联系增多,特别是在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观念改变的民众中,涌现了出国热潮,使护照签发数量剧增。从技术上看,90年代由于高科技的使用,改变了过去没有防伪手段的状况。护照的变迁折射了国家在政治、经济、外交等多方面的发展。(8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运用知识解题的综合能力。第(1)问中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只限于贵族、皇家使节等少数人”以及“护照被认为是公民的权利之一”中概括护照使用的权利,从“他们持有君主开具的身份证明或信物,如汉朝使节所持的“符节”、罗马使节的金戒指等”,“1914年英国首次实行本式护照,并规定所有公民出国必须申领护照,这种护照的形式也被他国采用。”来概括护照形式的变化;第二小问从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以及政治民主发展的需要角度思考作答。第(2)问中第一小问从清政府经济政策角度思考作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列强的侵华给中国带来侵略势力到达内地,对华人实行管理,清政府对外交政策的不熟悉以及从中国外交近代化的视角去思考作答。第(3)问属于小论文撰写,回答时候依据材料三提取有效信息,然后依据所学给出相应理由,依据材料从护照义字上、护照签发数量以及护照技术使用上分别从50年代、70年代、80年代以及90年代的中国外交政策变化角度分析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8世纪,欧洲流行一句格言:只有他们中国人拥有双眼,欧洲人是独眼,世界上所有其他的居民均是瞎子。这句话强调的是
A.中国卫生水平较高
B.世界各地彼此隔绝
C.中国闭关锁国,中国人盲目自大
D.中国经济发达,技术先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宋代人口有1亿,耕地面积5.6亿亩。鸦片战争前,人口达到4亿,耕地面积11—12亿亩。相对于宋代,清代养活这么多人口主要依靠
①土地增多?②精耕细作?③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④扩大海外贸易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①从题中能够得出;④说法错误,在清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