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明治维新》考点预测(2017年强化版)(十)

时间:2017-07-17 15:14:2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美国内战、德意志统一、日本明治维新均使本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取得较快的发展,其相同的政治原因是
A.资产阶级开始扩张
B.实现了政局和地域的统一
C.封建势力被彻底消灭
D.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开始和发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美国内战后,德意志统一完成后和日本明治维新后,资产主义经济发展的原因,A项是经济发展的结果,C项不符合史实,德、日两国都保留了封建残余;D项是题干
出现的原因,因此B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历史概念是人们对历史事实的概括和总结,它包含着特定的含义。下面是与日本明治维新相关的历史概念的解读,其中对应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A.“闭关锁国”——17世纪30年代日本进入锁国时期,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外部势力的入侵。
B.“大政奉还”——1867年日本幕府将军把政权还给天皇,标志着德川幕府统治形式上结束。
C.“废藩置县”——1871年明治政府在全国废除藩国,设置府县,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建立。
D.“八九宪法”——1889年宪法标志着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日本大化改新诏 ?
大化二年春正月甲子朔,贺正礼毕,即宣革新之诏曰: ?
其一曰,罢昔在天皇等所立子代之民,处处屯仓,及别臣、连、伴造、国造、村首所有部曲之民,处处屯仓。仍赐食封,大 ?夫以上各有差。降以布帛,赐官人百姓有差。又曰,大夫,所 ?使治民也。能尽其治,则民赖之。故重其禄,所以为民也…… ?
其三曰,初造户籍,计帐,班田收授之法。凡五十户为里, ?每里置长一人,掌按检户口,课殖农桑,禁察非违,催驱赋役。若山谷阻险,地远人稀之处,随便量置。凡田长三十步、广而二十步为段,十段为町。段租稻两束两把,町租稻二十二?柬…… ?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中日本大化改新的措施并指出这些措施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这些措施对日本历史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日本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有何可取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公地公民制度、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公地公民制度是实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的前提和基础,租庸调制以班田收授法为基础。
(2)这些措施使氏族豪族的世袭特权被打破,日本国家形态基本形成,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确立了天皇的国家最高统治者地位,在较短时间内,跳跃式地实现了历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
(3)敢于借鉴外来优秀文化和抛弃外来文化中不利的部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拳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材料二:论者曰:中国之当改革不待言矣,然此次之改革,得无操之过蹙,失于急激,以自贻蹉跌之忧乎?辩曰:中国之言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具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凡改革之亭,必除旧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可有新也。苟不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戊戌政变记》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在经济和政治领域采取了哪些“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6分)
(2)材料二中关于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争论,“论”者及“辩”者的主要观点各是什么?(4分)
(3)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一成一败,给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哪些启示?(5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吾人今日之开化非真正之开化,为防止十年后之弊病,惟在于兴办真正之学校……” 木户孝允在充分比较了欧美等国教育体制的基础上,结合日本的实际状况,提出政策建议:在追赶西方列强的过程中,日本应当仿效和学习法国学制为宜。
——摘自《日本文明史》
材料二?近代教育改革是挽救民族危机的重要手段。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将挽救民族危机与培养具有变法维新思想的富国强兵有用人才相结合,大力主张向西方学习,改革中国旧有的教育体制。
——田梅英《清末维新派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材料三?明治天皇名义发布了《教育大旨》,用至高无上的“诏敕”明确规定学校的教育“要专事阐明仁义忠孝”,从政治上束缚学生的思想,着力培植带有忠君爱国头脑的、懂得近代知识技能的工具。
——摘自《日本文明史》
材料四?五更里,天将明,鸡声报晓。……从今后,抖精神,大家振作。富出钱,贫出力。事事认真。那日本,三十年,转衰为盛。我中国,能改变,怎不如人。兴学堂,讲工艺,农商矿产。保利权,争国体,不让毫分。外洋人,虽强悍,并非神怪,怎见得,我中国,不可相争。……作一段,吧五更,唤人治梦。惟愿的,我中国,永升太平。
——1904年,陈独秀在安庆创办《安徽俗话报》《叹五更一伤国事也》
(1)概括材料一中有关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教育发展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一项中国维新派教育改革的内容。与日本教育改革成效相比,中国教育改革结果如何?(6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日本近代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2分)
(4)材料四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提出了救国方案?(3分)


参考答案:(1)原因:对学校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选择适合日本国情的学制进行改革。(4分)
(2)废除科举制度;新办新式学堂,引进西学等。旧的教育体制并未从根本废除;但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旧学,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6分)
(3)向西方学习的同时,却用忠君爱国的思想教育维护明治统治,培养顺民。(2分)
(4)举办新式教育;唤醒民众觉醒;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借鉴日本由衰转盛经验;开展反帝斗争抵制外来侵略;保护国家利益,争回国家主权。(答出三点即可。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