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主要经济政策》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八)

时间:2017-07-17 14:51:2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清朝雍正皇帝在上谕中说:“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根据这种思想所制定的政策应该是
A.海禁
B.重农抑商
C.闭关锁国
D.抑制兼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历史上的手工业技术、科技发明、创造等,……一般是传子不传女,怕女儿出嫁后把技术外传别家。这种传继方式,继承的对象稳定可靠,家庭世代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集中到一人身上,从而形成了历史上众多的“祖传秘方”。 然而,家庭工艺技术的单子继承模式都形成了一个封闭的格局。技术的神秘性使得丧失了外来的刺激和竞争。因而,也就越来越变得保守僵化,因循守旧,不求革新和提高。同时,与世隔绝的传授,也使其得不到外来的信息,无法吸收别人的技术,……中国古代有许多十分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后来都相继失传,就同这种继承方式有直接的关系。
——《中国文化传播网》
材料二? 15世纪,意大利威尼斯制订了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英国1624年制订的《垄断法规》规定:“当任何人利用他自己的费用和企业,或通过他自己的智慧和发明,确实把任何新技术引进王国或把任何过去从未应用的发明引入,促进了贸易,有利于王国,可以授予他在合理的时期内以专利权,直到国民们学会这件事为止”,在世界上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势给予发明专利以肯定。
250年前,英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奖励,使几乎所有的人,都陷入了一种对新技术、新发明的狂热崇拜之中。学者指出,英国若无1624年《专利法》,那么“对十八世纪纺织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决定性的那些发明就未必有可能”。晚年的瓦特,依靠被广泛转让的高效能蒸汽机的发明专利,生活非常富庶。?
——《大国崛起》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指出在对发明者专利权的保护方面,中西方在保护方式和目的方面有何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差异的原因。(6分)
(2)依据材料分析,中英两国不同的保护方式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参考答案:(10分) (1)方式:中国通过家庭单子继承模式在家庭内部传承技术工艺;西方通过立法形式维护发明者的利益。(2分)
目的:中国维持个体手工业者对技术的独占;西方激发人们的发明创造力,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2分)
原因:落后的宗法观念;传统的小农经济的束缚。西方统治者的重商主义政策;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分)
(2)中国:不利于技术的创新发展和传播,甚至导致先进技艺的失传,损害了经济的发展。英国:维护了发明者的利益;导致全社会形成尊重科技发明的共识;促成了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发生和发展。(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管子·权修》载:“末产不禁,则民缓于时事而轻地利。轻地利而求田野之辟,仓廪之实,不可得也。”下列现象与此段材料的思想实质基本一致的有?(?)
①“颛(专)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②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收孥
③收市井之利,渐冉相仿,莫以为耻。?④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原本抑末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在这里,司马光
A.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B.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
C.提出“农本商末”观点
D.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说明司马光认为农业和工商业均能为国家税赋作出贡献,三者并存客观合理,这是对传统“重农抑商”思想观念的否定,因为商业流通具有重要性,所以答案选B,A C D三项与材料含义不符合。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最早下令实行海禁的是
A.明太祖
B.明成祖
C.清雍正帝
D.清康熙帝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7 8 9 下页 尾页 8/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