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明治维新》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六)

时间:2017-07-11 05:06:0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某一场景
材料二?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于美国。1898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材料三?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场景反映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哪些方面的改革措施?这些措施的实行起到什么作用?
(2)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和局限性。
(3)根据材料三,举例说明19世纪末日本民族是怎样“为自己去掠夺”的?为什么要对外扩张?
(4)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文明开化”过程中的过火行为,使得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针对在改革中要不要移风易俗的争论,谈谈你的观点。



2、判断题  下列关于闭关锁国时期日本社会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经济停滞不前
②日本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③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一些商业城市繁荣起来
④出现富甲日本的大商人
⑤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3、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
——罗斯福
材料二 法国抵抗运动的力量,“给了我们无法估量的援助……没有他们这种巨大援助,解放法国和粉碎西欧的敌人就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做出更大的牺牲”。
——艾森豪威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打败法西斯的主要力量是美、英、苏三国,其他国家的作用微乎其微。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2年9月,文部省颁布了第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改革的文件——《学制》。《学制序文》中说:“人之所以立其身,治其产,昌其止,以遂其生者,此无他,端赖修身,开智,长其才艺也。而修身,开智、增长才艺又非学不可。故有学校之设立”。同时指出改革教育的目标是“自今以后一般人民,无论华、士族,农工商及妇女,必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政府将全国划分成学区,设置各级、各类学校,逐步普及小学义务教育。1890年10月,日本明治天皇签署颁布了《教育敕语》。
——叶立群《日本的教育改革》
材料二?1901年清末新政伊始,清廷就启用管学大臣张百熙着手学制制定工作。1902年8月,清政府正式公布中国近代第一部学校系统章程《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完备的现代学制。学制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培养目标、修业年限、入学条件、课程设置及相互衔接的关系,其主要内容多参照日本学制。1904年1月,清廷再次颁布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其中强调,“至于立学宗旨,勿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沦(注: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刘翔《论明治维新对清末学制改革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明治维新的教育改革的特点。
(2)综合以上材料,比较当时明治维新、清末两国教育改革的相似之处?



5、判断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9世纪中叶以后,面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挑战,中、日两国表现不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诸岛地理位置的紧凑既促进了民族团结,又促进了新价值观和新知识在全国的传播。它也使这个国家容易遭受和认识外国的压迫。佩里的舰队在能看得见首都江户的地方航行;几星期内,全日本便都知道了这一重大事件。相反,面积辽阔、人口稠密的中国内地诸省长期以来很难受到或不受西方的影响,反而充当传统观念和传统势力的储藏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中国人和日本人在习惯和感觉方式方面存在差别,这一差别无疑有这样的一个结果:在中国人不断后退,并很可能会继续后退到帝国彻底崩溃时,日本人即使不实际处于逐渐进步的状态之中,也处在从即将洒向他们的一片强光中得益的状态之中,处在利用那些中国人不屑一顾、而日本人在开始更加了解我们时多半不但能够采纳并急于采纳的进步和发明的状态之中。
——当时一位英国外交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面对西方挑战时中国和日本的应对态度和原因?(10分)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看待材料中的观点。(5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5 6 7 下页 尾页 6/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