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模板《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四)

时间:2017-07-11 02:50:2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是
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
B.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
C.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
D.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苏联农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提高是这一时期的农业改革政策的直接结果,1952年到1964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的上台执政,赫鲁晓夫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农业改革,农业成就在一定时期内有了显著提高,但整体上并未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所以答案选D,A B C三项发生的时间与材料不符。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列宁说:“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任务。”材料中的“经济政策”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有人认为十月革命是一个“偶然事件”,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发动的一次“成功的政变”。这次“政变”的直接目的是
A.建立社会主义
B.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D.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在上台后都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从图看这些改革对苏联经济建设的作用是
①两者的改革在一段时间内收到了一定成效? ②从长期而言,都以失败而告终
③都没有解决苏联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 ④两者的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一位俄罗斯人说:“我们不否认自己的生活比从前苦,但是国家并不比过去穷。我们现在并不是没有面包、鱼肉、牛奶,而是将这许多食品运到外国去换工厂机件了。”这应该是在描述?
[? ]
A.19世纪60年代的农奴制改革
B.20世纪20年代的新经济政策
C.20世纪30年代的“斯大林模式”
D.20世纪60年代的赫鲁晓夫改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