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模板《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7-07-11 02:50:2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分析下列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亚地区与我国西部有长迭3300千米的边界线,是当今世界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储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苏联的解体和中亚五国的独立,凸显了中亚地区在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地位。
材料一 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国防委员会决定,把莫斯科、列宁格勒以及国家中心地区其他工业城市的特大工厂的设备、物资和人力资源全部或部分迁移到大后方,即乌拉尔、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截至1941年底,被迁走并迅速投产的工业企业已达1523家,其中有360家属于国防工业部门。随后成立了国家疏散工作委员会,制定企业疏散问题的法令。苏联国防委员会和国家疏散工作委员会统筹领导疏散工作。
1942年前8个月的统计表明,上述地区的工业产品总值已经达到344亿卢布.而1940年全年只有480亿卢布。1942年12月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指出,在国家东部地区的辽阔土地上重建的疏散企业是机械制造业取得的最重要成果,这是一个地理分布方面的巨大飞跃。
——摘编自《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
材料三 冷战后,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为加强睦邻互信与友好合作关系,就边界地区相互信任和边界地区互相裁减军事力量问题举行谈判,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上海五国”机制。2001年6月,上述五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在“上海五国”的基础上,为加强政治、安全、外交、经贸、人文等方面的合作,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为加强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完成企业大规模疏散转移的特点和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亚地区历史上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纽带,列举汉、唐时体现这一纽带作用的具体史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特点:战时紧急迁移;以国防工业为主;从中心区域迁往大后方;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迁移效率高。意义:保存了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生产能力,为赢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改变了苏联工业布局,带动了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2)张骞通西域(或甘英出使大秦、丝绸之路);玄奘西行取经(或造纸术西传大食)。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共20分)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有成功也有失误。
材料一:列宁逝世后,苏联党内围绕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多次发生争论。20年代末斯大林和另一位苏联领导人布哈林进行了激烈的争论,下面是双方的主要观点:关于工业化问题布哈林认为,在工业化过程中,国民经济要平衡发展,否则也会出现经济危机。
斯大林认为,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资本主义工业化是从轻工业开始的,社会主义则是从重工业开始;工业化必须高速度,因为帝国主义仇视社会主义,战争不可避免,需要建立起强大的物质基础。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布哈林认为,群众消费的增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通过生产力的发展可以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斯大林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主义前进的动力,通过进行阶级斗争推动经济建设。
——摘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Ⅱ(岳麓书社)
(1)概括提炼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观点。(4分)在斯大林思想的指导下,苏联形成了什么发展模式?(2分)
材料二:10月13日在我国掀起了一个群众运动,这个运动的崇高目标是纠正错误,保卫民族独立和主权,纳吉·伊拉雷政府的软弱以及钻入运动中的反革命分子的日益得势,
使我们的社会主义成果,我们的工农政权和整个祖国的生存面临危险。
《匈牙利工农革命政府告匈牙利人民书》(1956年)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匈牙利改革所面临的国际形势。在经济领域改革的主要环节是什么?50—80年代东欧各国改革成效不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材料三: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现代化建设,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社会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因而它本身就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人民日报》社论 1978年12月25日
(3)根据材料三回答1978年后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改革的根本目的。用农村和城市改革的史实说明怎样“改革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8分)


参考答案:
(1)优先发展重工业;通过阶级斗争推动经济建设。(4分)发展模式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或斯大林模式) (2分)
(2)形势:苏共二十大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面临严重困难。(2分)主要环节:把中央管理与商品关系和市场的积极作用有机联系起来。(2分)
原因:没有彻底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2分)
(3)现代化建设(2分)
根本目的: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2分)
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旧体制。(2分)
城市:1985年前,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1985年后,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17年11月(俄公历十月),俄国布尔什维克党领到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被推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1分)
赫鲁晓夫上台后,苏联开始对旧的经济模式进行修正,同时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方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赫鲁晓夫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局面和艰巨的任务。正如苏联著名政论家费奥多尔·布尔拉茨基指出的,放在当时赫鲁晓夫面前的斯大林所留下的苏联是:“越来越贫困的、实际上半崩溃的农村、技术上落后的工业、最尖锐的住房短缺、居民生活的低水平、数百万人被关押在监狱和集中营、国家与外部各界的隔绝——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有新的政策和彻底的变革。”
——[苏]尤里·阿法纳西耶夫编《别无选择》
材料二?鉴于许多重要农业部门的情况不佳,苏共中央全会认为必须刻不容缓地采取一系列重大的措施,把落后的农业部门、集体农庄、国营农场和地区提高到先进的水平,以保证整个社会主义农业的蓬勃发展。我们的任务是在最近两三年内充分地满足我国居民对各种食品的日益增长的需要,并保证轻工业和食品工业的原料供应。
——齐世荣《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一分册
材料三? 1962年,叶·利别尔曼在《真理报》发表了《计划·利润·奖金》一文,史称“利别尔曼建议”。他认为,“如果只把按品种的产量计划和交货期限计划下达到企业,就可以做到这一点。”“企业根据所接到的产量和品种的任务应当自己编制充分完整的计划,其中包括劳动生产率、工作人员数、工资、产品成本、积累、投资和新技术各个方面。” 为了能让企业在编制计划时能主动、积极、充分地挖掘企业的生产潜力,利别尔曼提出的基本办法是加强利润刺激,……采用这个办法的基本原则是:(1)“赢利率越高,奖金就越多”;(2)“企业自己编制的赢利计划越高,奖金也就越多。”
——陈之骅《苏联兴亡史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赫鲁晓夫上台后面临的经济问题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什么?(3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提高农民和农庄的生产积极性,赫鲁晓夫采取了哪些措施?(3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利别尔曼建议”与赫鲁晓夫改革的相同之处。试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分析“利别尔曼建议”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5分)


参考答案:
(1)问题: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2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1分)
(2)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3分)
(3)相同点:给企业部分权力;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2分)影响:理论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实践上推动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或者勃列日涅夫改革。(3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分析问题能力。第(1)问依据材料中文字“半崩溃的农村,技术上落后的工业”可知是苏联农业和轻工业处于落后状态,“最尖锐的住房短缺、居民生活的低水平”说民当时人民生活水平困苦,产生问题原因主要从苏联体制上分析作答。第(2)问注意题干问法,是为提高农民和农庄生产积极性,所以考查的赫鲁晓夫改革关于农业方面的措施,从农产品的收购方式、农产品的价格和对于集体农庄经营方式等方面回答即可。第(3)问属于比较类型题,解题方法可以用“求同法”,材料三中的文字“把按品种的产量计划和交货期限计划下达到企业”“加强利润刺激”说明是给企业一定的自主权,所以比较点从企业自主权方面作答。影响一定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去组织答案,即对斯大林模式和对后来苏联改革影响来组织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有人说二月革命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短短八天之内,俄国变成了一个‘自由’的国家。” 这里“自由”的含义
A.二月革命使得俄国人获得了和平和面包
B.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C.二月革命使得俄国退出一战 
D.二月革命标志着列宁主义诞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