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3-05 23:50:27
1、判断题 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主要是指赫鲁晓夫(?)
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
B.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
C.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D.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
2、判断题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争的需要,最突出地、最尖锐地反映到粮食问题上来……1917年就开始闹饥荒了。1918年1月,粮食部门只采购到计划采购量的21.8%;2、3两月只采购到计划采购量的36.5%;4月只采购到14.1%;5月只采购到12.2%”……富农拒绝按国家规定的价格出售粮食,投机贩卖和黑市贸易猖獗。”
——叶书宗《苏联的革命与建设》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俄国面临怎样的经济形势?(1分)由此实行了什么政策?(1分)达到了什么目的?(1分)?
材料二: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材料二反映了1920年苏俄怎样的政治形势?(1分)
材料三: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引自《苏联兴亡史》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1921年列宁实施的“围攻的方法”是指什么?(2分)它在农业方面采取了怎样的措施?(2分)
(4)据材料三中“退到国家资本主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围攻的方法”的实质是什么?(2分)
3、判断题 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说:“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平息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供应,物价也随之下降了。”这一现象说明新经济政策?
[? ]
A.解决了反动势力制造的混乱?
B.调整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
C.适应了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
D.提高了工人阶级的觉悟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苏联国民收入、工业总产值增长率简表
——据《苏联兴亡史》、《苏联政治经济体制七十年》有关资料编制
——戈尔巴乔夫著《八月政变》
5、选择题 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示范作用的是
A.特区外向型经济的建立与发展
B.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C.上海浦东的开发与开放
D.沿海城市的开放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