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3-05 22:28:47
1、判断题 赫鲁晓夫上台后,首先对农村作了实际调查,对农业和粮食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农业改革。下列结论不符合其调查结果的是
[? ]
A.农业生产管理过于集中
B.农民对劳动生产的成果漠不关心
C.农产品的收购价格过高
D.农业发展不能满足居民生活需求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巴黎公社和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中,相同的是
[? ]
A.实行土地改革
B.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C.以革命武装代替旧军队
D.给予国内各民族平等权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该图片是美国胡佛研究所档案馆馆藏的一张前苏联宣传画,宣传画敦促工人们加入生产突击队,以实现斯大林的五年计划。原画上写着:“我们要打倒懒惰的工人。”该宣传画反映了
A.余粮收集制挫伤了工人积极性
B.新经济政策无法调动工作热情
C.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全面展开
D.高度集中的经济模式弊端初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斯大林模式的理解。A项是错误的;余粮收集制是列宁时期实行的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项是列宁时期实行的新经济政策。C项应该是工业化不是农业集体化。
所以选D。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向纯社会主义形式和纯社会主义分配直接过渡,是我们力所不及的。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即把任务限制在较容易完成的范围内,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
——《列宁全集》
(1)材料一中“经济政策”和“退却”分别指的是什么?列宁主张“退却”的依据是什么?(4分)
材料二? 1920年11月,苏俄人民委员会发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列宁强调要通过租让制发展苏俄经济改善工人生活,同时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管理方法。
——馀天新、许平、王红生《世界通史》现代卷
材料三?要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一切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2)材料三中“经济体制”指的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二、三分析,邓小平对列宁主义有哪些继承和发展?(5分)
材料四?恩格斯反复教导各国社会主义者要独立决定本国的革命方针和策略。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也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邓小平也曾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3)归纳材料四中的人物观点所体现的共同原则。(1分)毛泽东、邓小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是如何体现这一原则的?(2分)
参考答案:(12分)(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2分)
依据:生产力的提高是布尔什维克党刻不容缓的任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难以实现,继而造成严重经济、政治危机。(2分)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分)
继承:社会主义必须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学习资本主义国家先进技术和生产管理方法。(2分)
发展:列宁把发展商品、市场作为暂时的“退却”;邓小平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2分)
(3)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本国国情相结合。(1分)
体现:毛泽东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分);
邓小平领导了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1分)
本题解析:第一问从材料“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可以判断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第二问邓小平所说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2)小问从继承来看,都主张发展生产力和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从发展来看,邓小平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3)他们都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注意把马克是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本国的国情相结合。
点评: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苏俄进行了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的政权,但是政权建立后,采用一个什么样的经济体制发展经济是摆在领导者面前的更重要的任务,同本国的国情相结合,进行体制探索,发展马克思主义成为了必要。中国同苏联一样都是面临着马克思主义同本国国情结合的问题,最终实现了两大理论的飞跃,诞生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之后,苏联只用了8天时间就动员了53万人入伍,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就基本完成了军事工业的东移。这主要表明:
A.苏联对德国的入侵有准备
B.高度集中的体制有很高的动员能力
C.苏联人民万众一心抗击侵略者
D.斯大林模式只试用于战争状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