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7-03-05 22:28:4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这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
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理解。由“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得知农民对政策的不满,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选项中只有B项符合题意。所以选B。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列宁说:“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任务。”材料中的“经济政策”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这是对苏联一位政治家的评价,这位政治家的“蛮干”主要表现在
[? ]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开展种植玉米运动
C.实现农业全盘集体化
D.实施经济“加速战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经济史学家罗斯托在其著作《世界经济:历史与展望》中统计:“1936~1938年,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资本主义工业国占76%,其中美国一国就占了32%;社会主义苏联占19%;而广大的亚非拉地区仅占5%.”对上述统计数据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殖民扩张和掠夺导致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
B.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显示出了积极效果
C.罗斯福新政的推行保障了美国的经济发展优势
D.德国的侵略扩张对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造成巨大破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1920年俄国工农业生产及产业工人与战前水平比较表:

 ?项目
比值
年代
农业总产量
粮食产量
工业产量
石油产量
生铁产量
产业工人
    
1913年
1
1
1
1
1
1
1920年
0.67
0.5
0.33
0.4
0.03
0.5
材料2:1921年2月28日,在彼得格勒附近的舰队发生了水兵叛乱,推翻了当地的苏维埃政权,成立了临时革命委员会,提出了“不要布尔什维克党参加的苏维埃”的口号。1921年春天,俄国各地出现了反对余粮收集制的暴动。
材料3: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先锋队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
请回答:
(1)材料1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2,说明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哪些?(2分)
(2)根据材料2的政治现象与材料1中的经济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说明苏维埃政权正面临着怎样的局面?(2分)
(3)根据材料3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经济政策伟大历史意义的认识。(4分)
(4)结合以上有关内容,分析我国现在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伟大意义。(4分)


参考答案:(1)苏俄的社会经济百业凋敝,产业工人大量减少。原因:连续的战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破坏。
(2)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苏维埃政权受到严重威胁。
(3)认识:它符合当时俄国的国情,调动了广大农民、工人的生产积极性,促使工农业生产逐步恢复到战前水平。它的实施,巩固了工农联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该政策是一条符合小农国家国情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为以后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创造了条件。它的一些原则和经验,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经验,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4)根据苏联的有关史实,可以得出农业与工业同步发展、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富裕是巩固国家政权、促进工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所以我国在工业得到一定发展的情况下,适时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决策,对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和谐社会的建立都有重大意义。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