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3-02 09:35:33
1、判断题 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以上材料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有
①东京是北宋时的一个大商业都会②东京的商品交易规模大
③城市商业活动不再受时间上的限制④东京有热闹的娱乐场所
[?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清朝嘉庆道光时期,士商相混的现象非常普遍。在当时的历史文献中,“绅商”或“儒商”这样的词汇使用频率很高。绅商这个群体,拥有相当的经济实力,又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成为很多大、中城市乃至部分乡镇最有权势的在野阶层。这一现象?
A.说明传统的四民观念已经解体
B.体现了封建国家放弃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C.是当时中国社会内部经济积累和历史转型的结果
D.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阶级结构变化的表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材料中绅商的出现是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一些拥有一定的政治地位的人也从事经商活动,这属于新的社会阶层,是当时中国社会内部经济积累和历史转型的结果。故选C。AB项错误,清朝时期从总体上看依然是重农抑商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四民观念依然是主要的观念; D项错误,鸦片战争后主要是表现为自然经济的解体和新的经济因素的产生。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制度的衰落
C.西方文明的影响
D.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局部),它描绘了东京汴河沿岸商业繁荣的景象。当时,汴河穿城而过,西由黄河受水,东入淮河,水量丰富,船运繁忙,大江南北物资汇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分析东京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
(2)当时经汴河往东京的稻米主要产自 (?)
A.华北平原
B.汉中平原
C.太湖平原
D.江汉平原
(3)直接导致北宋城市商业衰落的政治原因是什么?
(4)北宋后,黄河累次泛滥,汴河河道淤浅,渐至涸废。试分析黄河该河段经常泛滥的原因。
(5)如今古城开封焕发了新的青春。旅游业已经成为该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第三产业的龙头,2002年旅游收入已占该市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10.9%。分析该市为什么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兴市之本”。
参考答案:(1)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城市布局打破坊市的界限,不再限制商业活动的时间和区域。
(2)C。
(3)靖康之变;都城迁移。
(4)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降水集中。
(5)古都开封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是按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必然选择。发展旅游业将带动该市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建立适合于该市市情的产业结构,推动整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本题解析:本题是一道文科综合题,主要考查再认、再现重要历史知识,以及分析理解历史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的综合能力。第(1)(3)(5)问涉及历史,第(2)(4)问体现了史地综合,第(5)问体现了政史综合。北宋时期社会经济在先代基础上进一步向前发展,商品经济极度繁荣。由于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为城市商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东京成为了当时最繁荣的城市。回答第(3)问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如“直接”“社会政治原因”等。第(5)问立意较高,体现了学科间的综合,也体现了史学研究对现实的指导作用,颇有新意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图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123处院落,房屋1118间,面积约45000平方米。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晋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消极影响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