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模板《商业的发展》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7-03-02 09:35:3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假如你到宋朝的汴京旅游,下列情况不会出现的是:
A.可在夜市选购商品到三更半夜
B.饿了可在客舍附近购买食品充饥
C.白天可到城郊用纸币购买瓷器
D.可以去会馆看望同乡友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两宋时期商业繁荣,市坊严格分开的制度被打破,,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交子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ABC表述正确,D表述错误,会馆是中国明清时期都市中由同乡或同业组成的封建性团体,因此选D
点评:古代城市和商业的发展历来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区域,题型灵活多样,设计别出心裁。从切入点看,命题角度多集中在货币的发展、唐宋城市功能的变化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与不同时期的商品经济政策等方面。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明朝冯梦龙在《三言两拍》里有很多关于社会现象的描写。其中有这么一段话:杨八志(陕西商人)与李氏商议道:“我年近三旬,读书不就,家事日渐消乏。祖上原在闽、广为商,我欲凑些资本,买办货物,往漳州商贩,图几分利息,以为赡家之资,不知娘子意下如何?”该材料反映了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B.科举制度阻碍商业的发展
C.重农抑商的社会风气深入人心
D.商业活动改变着人们观念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喻世明言》中有这样一句谚语:“一品官,二品贾。”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A.政府推行“工商皆本”政策
B.宋朝商品经济发达
C.商人有当官的超前理念
D.商人的地位不断提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一品官,二品贾”的意思可知,官员地位处于一品,而商人的地位处于二品,联系所学的知识可知,在中国古代实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商人的地位比较低下,而到了明代商人的地位仅次于官员,这说明商人的地位提高了,故此题应选D项。
点评:中国古代的商业在明清时期出现新特点:①众多以经济职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和港口城市兴起;②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白银成为主要货币;③农产品的商业化程度提高;④大批区域性商人群体崛起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73年江陵凤凰山汉墓出土的“中贩共侍约”木牍记载:“□□(年)三月辛卯:中贩长张伯、石兄、秦仲、陈伯等十人相与为贩约,人贩钱二百,约二。会钱备,不备勿与同贩,即贩直行共侍(持)。非前谒,病不行者,罚日卅……”这张侍约一定程度上反映出?
[? ]
A.西汉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商业贩运贸易 ?
B.西汉商人贩运贸易活动不受政府限制 ?
C.商贩合伙经营在西汉民间较为常见 ?
D.商人诚信经营意识和职业道德开始建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在这里,司马光
A.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B.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
C.提出“农本商末”观点
D.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解答本题需要提取材料关键信息,理解材料的本质含义.据题干材料分析理解.“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反映了司马光重视商业流通的作用,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谁重谁轻、社会稳定等问题,排除A、C、D三项。
点评:解答本题时不要先入为主,乱贴标签,看到司马光就想到他“反对改革,保守顽固”,进而给他扣上“反对社会进步、反对商品经济”的帽子,这是历史学习的大忌。命题专家出这一试题的意图也在于此。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