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大全《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模拟版)(一)

时间:2017-03-02 08:43:5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突出地说明东汉时期
[? ]
A.“三公”已无任何权力
B.尚书台权倾一时
C.君主权力明显加强
D.“三公”与尚书令矛盾尖锐



2、判断题  匈奴崛起后,与中原王朝军事冲突不断,但是双方经济交流始终很密切,其根本原因在于
[? ]
A.匈奴人经济落后,自给不足
B.中原王朝希望以经济上的让步换取和平
C.游牧经济与农耕经济的互补性强
D.官方的军事冲突阻碍不了民间的经济往来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戎晋不杂,并得其所,上合往古既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则鲍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
——摘自(西晋)江统《徒戎论》
材料二 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摘自(北魏)扬街之《洛阳伽蓝记》
材料三 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关于民族问题的主张,概括其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谈谈你对当时民族关系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择题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这因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行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从此番议论中可以看出元代行省的主要职能是
A.为了从军事上控制地方
B.为了监察地方
C.为了地方自治的方便
D.为了提高汉族官僚的权力



5、判断题  ?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京洛胡法满人眼,不知能似浙江不?”。以上诗句反映了两宋之际背井离乡的文人对故土的思念之情。诗中的“胡尘”之“胡”是指
[? ]
A.西夏
B.辽
C.金
D.蒙古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1/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