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3-02 08:16:30
1、判断题 1912年,梁启超在《中国立国大方针商榷书》中说:“今虽新政治之建设,茫乎未有端倪也,而数千年来恶政治之巢穴,为国家进步之一大障碍物者既已拔去,此后改良政治之余地,较前为宽,其机会较前为多,其用力较前为易……若我国民而终不能行共和政治也,则亦终不能行君主立宪政治。”梁启超的观点表明
A.君主立宪成为必然选择
B.民主共和道路根本行不通
C.以暴力推翻满清的必要性
D.民主共和已成为时代潮流
2、判断题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归宿点是
[? ]
3、判断题 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的“第二次反思”付诸政治实践开始于( )
A.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B.中法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4、判断题 近代思想界的“西学东渐”经历了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由照抄照搬到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发展历程,体现这两个步骤的标志性事件是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洋务运动、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5、判断题 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