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押题版)(三)

时间:2017-02-08 00:11:0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朱熹曰:“颜子高明,不过闻一知十,亦是大段聪明了。学问却有渐,无急迫之理。有人尝说,学问只用穷究一个大处,则其他皆通。如某正不敢如此说,须是逐旋做将去。不成只用穷究一个,其他更不用管,便都理会得。岂有此理!”朱熹强调的是
A.知行并重的关系
B.只格一物便通万理

C.认识的渐进性
D.穷理的目的在于至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朱熹是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主张“格物致知”。材料中朱熹反对“学问只用穷究一个大处,则其他皆通”的说法,认为“学问却有渐,无急迫之理”,强调认识的渐进性,故B项错误、C项正确;A是王阳明的观点;D项材料不能体现。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对下面表格中数据的分析结论,正确的是??????????????????????????????
1990—1993 年各种类型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单位:100 亿美元)


A.世界贸易组织已经形成
B.发达国家成为国际贸易的最大赢家
C.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无足轻重
D.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区域化趋势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考查经济全球化。从表中看出1990—1993 年中工业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大。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从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春秋繁露》
材料二? “天道,自然也,无为;如谴告人,非自然也。”
——《论衡·遣告》
材料三?人之所以生者精气也,列经而精气灭。能为精气者血脉,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
——《论衡·论死》
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的主要主张,并分析这一主张在当时进步的历史作用。(4分)
(2)从材料二我们可以看出王充心目中的“天”和董促舒心目中的“天”有何不同?从材料三我们可以看出王充反对当时盛行的什么主张?(6分)


参考答案:(1)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神化皇权,有利于维护封建专钢主义中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中国古代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在郊游时,有朋友问他,“山岩中美丽的花树.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并无关系,你认为呢?”他回答说,“你来看此花树时,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是不存在的。”在他看来,花树的存在与否,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这位思想家是
A.程颐
B.朱熹
C.王守仁
D.黄宗羲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A.程颐与 B.朱熹 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D.黄宗羲而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王守仁(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符合题干中“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的意思。
点评:用表格法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认识论
理是万物的本原
心是万物的本原
达到理的途径
格物致知
内心修养
哲学观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两者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思想,都认为“纲常伦纪,即为天理”。二者本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们的自然欲求。都是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都属于唯心主义的范畴。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尼克松说的“他们”指的是(??)
A.中国和苏联
B.苏联与东欧
C.欧共体与日本
D.不结盟运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20世纪50-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西欧通过联合经济迅速发展,日本也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第二大经济强国,西欧、日本对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造成冲击,在资本主义社会形成了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西欧、日本在经济方面与美国的摩擦也不断发生,因此70年代尼克松说的它们指的是西欧与日本,故选C项。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