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足球出线了!申奥成功了!终于入世了!……”,这是中国某一年春节文艺联欢晚会上的几句台词,台词中描述的应该是
A.1998年
B.2001年
C.2004年
D.2006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入世”、“出线”、“申奥成功”,都是在2001年,所以选B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71—1980年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多达69个,超过了1949—1970年,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中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B.“文化大革命”杰出的外交成就
C.中美关系的改善
D.美苏“冷战”趋向缓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A项错误,中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是在改革开放后;B项错误,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的外交受到很大的影响,而不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D项错误,美苏冷战趋向缓和是在20世纪80年代。因此ABD项均不符合题意。中美关系的改善,使得倾向于美国的西方国家纷纷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毛泽东说:“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正确地总结经验;没有民主,意见不是从群众中来,就不可能制定出好的路线、方针、办法。”基于此,新中国实行了(??)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依法治国方略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选举代表,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环渤海地区被规定为我国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的重点发展区域,是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要求开放天津、宁波等地通商。乾隆皇帝严辞拒绝,并表示如果“夷商将货船驶至浙江、天津地方”,“定当立时驱逐出洋”。
(4)材料二反映了当时中、英两国怎样的历史状况?
材料三 18世纪中期以后,广州是清政府对外贸易的唯一口岸。1843年上海开埠后,城市商业中心由城东南的“南市”逐渐转移到城北沿苏州河新闸一带的租界地区,全国对外贸易的中心逐渐由广州转移到上海。1861年天津开埠后,城市经济中心由城东北沿河一带逐渐转移到城东南的租界地区,天津逐渐成为北方外贸中心。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上海、天津发展成近代大城市。
(5)广州、上海、天津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各依据什么条约?概括材料三反映的通商口岸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
材料四

(6)依据图13~15,结合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说明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指出图15所示地区与前两地开发相比,在经济运行环境方面的最大优势。
(7)依据材料二、三和图13~15,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别指出近代、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关系。
材料五 天津滨海新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短壮大电子通讯、石油开采、汽车制造、现代冶金等支柱产业,精心培育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引航的产业群,全力抓好金融、物流、中介、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提升了整体经济质量,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参考答案:(4)英国工业革命开始,需要开辟海外市场;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
本题解析:本题是学科内综合题,侧重考查了学生对材料的概括、分析能力及对历史现象的比较、辨析能力。(4)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要求开放通商口岸,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英国急于打开中国市场的要求,乾隆皇帝严词拒绝则突出反映了当时清政府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解答此问一定要紧扣材料,切忌脱离材料提供的意境,将鸦片战争前中英历史背景泛泛罗列一遍。(5)前一问考查学生对条约内容的识记能力,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即可,第二问要注意在仔细分析材料层次的基础上,从贸易中心和商业中心两个角度回答。(6)第一问考查了学生的识图和识记能力,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即可正确回答。第二问是要注意限定词“经济运行环境”,实际是要求学生从“同”中求“异”,天津滨海地区与深圳、上海浦东新区相比,优势在于此时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形成。(7)此问解答关键在于分开近代和现代两个阶段,分别从世界经济趋势和这一趋势下中国经济的发展变化分析说明。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0世纪60年代我国能在国防尖端领域取得重大成就主要离不开
A.苏联的大力援助
B.军队知识分子的艰苦奋斗
C.党以"阶级斗争"为中心
D.外交领域取得的新进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20世纪60年代国防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主要离不开邓稼 先、王三强等科学家的付出。
本题难度:一般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