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一)

时间:2017-02-07 23:08:5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列关于“双百”方针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双百”方针是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②“双百”方针是在国家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迫切要求基础上提出来的
③“双百”方针是一个基本性的长期性的方针
④“双百”方针适用的领域分别是文学艺术与意识形态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判断题  2005年,恐怖主义活动猖獗,英国连环爆炸案、约旦爆炸、伊拉克自杀性爆炸接连发生。各国纷纷采取措施打击恐怖活动。这表明
A.恐怖主义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
B.恐怖主义是世界不太平的根源

C.战争的威胁已经不存在
D.恐怖主义是世界不太平的因素之一



3、判断题  近代以来,中国在变,世界在变,中国对世界的认识(即狭义的“世界观”)也在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乾隆皇帝致英王信:“咨尔国王(指英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天朝抚有四海……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
——摘自《清实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前清朝统治者的“世界观”并结合具体史实,说明这一世界观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这类因对抗性互动而产生的概念转移,急剧而彻底的改变了对西方的认知: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
——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
(2)对比材料一,材料二中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过去60年,中国对于世界的看法,……是沿着一条螺旋轨迹不断向前迈进,由相对简单逐渐走向相对成熟。具体而言,中国的“世界观”的发展与变化可以清晰地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50——60年代,……对外部世界保持高度警戒;第二个阶段是70——80年代,……加快走向对外开放;第三个阶段是世纪之交的前后10年,……形成“和谐世界”的理念。
——江涌《从对立到统一:中国世界观60年剧变》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中第三阶段中国政府对外部世界的作法有什么区别?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三阶段中国政府在“和谐世界”理念的指导下采取了哪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近代以来中国?“世界观”的变化轨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题  有研究指出,发展中国家经济年增长速度每下降3%,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就有可能下降1%。这说明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 (  )
A.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
B.主要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C.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相互依存
D.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贫富差距扩大



5、判断题  为抵抗日本侵华,捐购飞机的民族企业有①天厨味精厂②保晋砂务公司③保兴面粉厂④宁波旅沪同乡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1/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