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商业的发展》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四)

时间:2017-02-07 22:56:2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宋人陈亮说:“古者官民一家也,农商一事也……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这种言论表明
A.商业与民生的关系密切
B.商人地位有了很大提高

C.重农抑商政策有所调整
D.商税成为政府主要收入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农商一事也……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可以看出题干论述了农商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故选A。没有涉及商业政策和税收问题,商人地位提高是与政策比较得出,与题干不符。因此BCD不符合题意。
点评:封建社会一直奉行的经济思想是重农抑商的思想,但是到了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认识到商业在社会生活中也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开始出现工商皆本的思想。这种思想在明清时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宋初,华亭县改属两浙路秀州(州治在今嘉兴)。宋熙宁年间(l068一l077年),贸易中心转移到华亭东北地区,这里形成居民点,由渔村变成初具规模的小镇。南宋咸淳三年(1267),在此正式设立镇治,并派镇将驻守。因地处上海浦西侧,便称“上海镇”。元朝至元十四年(l277年),在上海镇设立市舶司,与广州、泉州、温州、杭州、庆元、澉浦合称全国七大市舶司。元朝至元二十八年(l291年),正式建“上海县”,这是上海建城的开始。到了明代,上海地区商肆酒楼林立,这时,上海已经成为远


参考答案:32(22分)
(1)趋势:渔村?小镇?大都会(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中国古代传统中历来提倡节俭,而在明代中期,陆楫提出“大抵其地奢则其民必易为生,其地俭则其民必不易为生”。社会消费观念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B.传统文化受到了冲击

C.戏剧发展推动奢侈风气
D.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中国古代历来提倡节俭,但是,陆楫对节俭和奢侈提出了新的观点,即奢侈风气重的地区消费能力高,便于增加就业人数,有利于民生,再联系“明代中叶”,即可得出正确结论。观念的变化缘由应来自于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所以选A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杭州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它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时期的杭州城
A.商代
B.汉代

C.隋代
D.宋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出现了夜市与早市的现象,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宋代,所以ABC三项错误,故答案选择D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史实的是???[???? ]

A.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 ??
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
C.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
D.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