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预测(2017年强化版)(七)

时间:2017-02-07 22:52:2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某同学要写一篇《西方国家政治制度论析》的论文,他有可能用到的标题有
①“议会之母”?②“民主的源头”???③“驴象之争”?④“一票共和”
⑤“议会形式粉饰门面”?⑥“迥异于东方的法律制度”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②③⑤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①是指英国议会制度;②是指古希腊民主;③是指美国两党制;④是指法国共和制的最终确立;⑤是指德国君主立宪制度;⑥是指罗马法,都与论文相符,因此选C。??
点评:组合式历史选择题是比较常见的题型,在高考试卷中也屡屡出现。解答此类选择题有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那就是排除法,它包括排错法、排异法、关键词排除法和定位排除法,等等。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图是反映中苏关系的一幅宣传画,其创作时间最早可能出现在

A.过渡时期
B.三年困难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以图片的形式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图片中“苏联社会帝国主义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敌人”反映了中苏关系的破裂,回顾已学知识可知中苏关系的破裂最早出现是在三年困难时期,因此B符合题意。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民主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大业和外交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以下相关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邓小平作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②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③戈尔巴乔夫访问中国,实现了中苏关系正常化?????④确立“上海五国机制”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③①④
D.②①④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邓小平作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时间是1978年,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是1979年;戈尔巴乔夫访问中国,实现了中苏关系正常化是1989年;确立“上海五国机制”是2001年上合组织中形成的,按照时间排序,选择B项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图反映了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农业发展的情况,其中两次增长高峰出现的原因分别是年均增长率(%)

A.纠正“大跃进”错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实行“一五”计划、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C.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加入世贸组织
D.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两次高峰”分别出现于1963--1965年和l981--1985年,联系史实可知,这是纠正“大跃进”错误和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结果,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列哪一事件引起了日本朝野的极大震动,迫使日本急于争取中日建交(  )
A.《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签订
B.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
C.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中美联合公报》发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题眼在于“中日建交的国际背景”。二战结束以来,由于在政治、经济上对美国的依赖,日本在外交上基本上是唯美国马首是瞻,尤其是在对华政策上,更是紧跟美国的步伐。所以,1972年促成日本急于与中国建交的最主要的推动因素是中美关系的改善,故答案选择D。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