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预测(2020年押题版)(八)

时间:2021-07-03 05:06:0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材料实际上是强调

[? ]


A.经济全球化同科技革命紧密联系
B.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C.各国政治经济体制日益融为一体
D.经济全球化以全球的市场经济为基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在概括20世纪的世界发展历程时,一个“新”字就能高度浓缩这个时代的特征。20世纪中有许多运动或设计都带有“新”字,如世纪之初的中国新文化运动、20年代的苏俄新经济政策等,这些都对本国或世界具有首创性和划时代的新意义。而当时更多的运动和设计虽不带有“新”字,但对整个世界却具有首创性和划时代的新意义,下列最符合这一观点的一组是
①《五国条约》?②世界贸易组织?③一国两制
④北美自由贸易区体制?⑤欧元进入流通领域?⑥上海合作组织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⑤⑥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与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准确理解“20世纪”“本国或世界具有首创性和划时代的新意义”等关键信息,由已学知识可知①②③④均发生在20世纪,且具备“本国或世界具有首创性和划时代的新意义”,A符合题意;而欧元于2002年1月1日起正式流通,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在上海正式成立,⑤⑥不合题意;另外本题可以直接采用排除法,已知⑤⑥不是发生在20世纪,直接可以排除BCD,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8分)户籍制度改革是社会焦点热点问题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伴随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和国家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以及战后农村极度贫困,大批农民涌入城市谋生,给城市劳动就业和生活供应等方面带来日益严重的压力。1958年1月9日,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对农民进入城镇作出了约束性限制:“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证明……”。以法律形式改变了五四宪法关于居民“自由居住和迁徙”的规定。从此,形成了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的“二元结构”的户籍模式,沿用至今。
——《中国经济周刊》
材料二?中共中央在发展工业化早期谈过:“既要工业化,就会要提取农业剩余,只能让农民做出牺牲。”之所以赶农民出城,并不是为了保护城市人的利益,而是要保证工业化。这就是社会平等与高速度的工业化建设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的结果。
——凤凰视频《中国户籍制度变革实录“户口”》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与“五四宪法”相比在户籍管理上的变化之处。(4分)依据材料一、二,分析导致变化的原因及影响。(8分)
材料三?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统计,去年我国流动人口总量已接近2.3亿,这样的规模在世界上相当于第五大人口国。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只有28岁,“80后”新生代农民工已占劳动年龄流动人口的近一半。让农民工真正转移成市民,不仅关乎我国城镇化和现代化的未来,也是实现公平正义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新华网《十八大报告传递行政、户籍制度等改革新指向》
(2)材料三反映出中共十八大在户籍制度改革方面提出怎样的“新指向”?(2分)
材料四?户籍制度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历史时期以不同的形式和强度存在着,它既不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也非中国所特有。但我国户籍管理立法建设滞后,当代中国的户籍身份仍具有等级性和世袭性;户籍迁移实行事前许可制,与国际惯例不符……
——接栋正《国外民事登记制度及其对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启示》
(3)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当前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1)变化:居民由自由迁徙到受到严格限制;特别对农民进入城镇作出了约束性限制。(4分)原因:大批农民涌入城市谋生,给城市带来严重压力;农业支援工业、农村保障城市的经济发展战略。(4分)影响:进一步规范了全国的户籍管理制度,并形成了城市和农村“二元结构”的户籍模式;对迅速恢复战后经济、稳定城市秩序以及计划经济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4分)
(2)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2分)
(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借鉴国外民事管理制度;实现公平正义和维护社会稳定。(4分)


本题解析:(1)答案就在材料中,考查学生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由题干中“对农民进入城镇作出了约束性限制:以法律形式改变了五四宪法关于居民“自由居住和迁徙”的规定。“可知首先是特别对农民进入城镇作出了约束性限制,其次是居民由自由迁徙到受到严格限制;原因的分析根据材料中“伴随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和国家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以及战后农村极度贫困,大批农民涌入城市谋生,给城市劳动就业和生活供应等方面带来日益严重的压力。”可知大批农民涌入城市谋生,给城市劳动就业和生活供应等方面带来日益严重的压力。
(2)根据材料中““80后”新生代农民工已占劳动年龄流动人口的近一半,让农民工真正转移成市民,不仅关乎我国城镇化和现代化的未来,也是实现公平正义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可知是要让进城务工的人口市民化,加快改革户籍制度。
(3)有材料的信息“但我国户籍管理立法建设滞后,当代中国的户籍身份仍具有等级性和世袭性;户籍迁移实行事前许可制,与国际惯例不符……”可知,现行户籍制度不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再者最大的现实是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还有借鉴国外民事管理制度的原因;最重要的是要实现公平正义和维护社会稳定。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有关中共的“双百”方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改革开放后提出
B.“双百”是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它是我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研工作的基本方针
D.促进了我国文艺和科研事业的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中共的“双百”方针是在1956年提出,所以A错误BCD是方针的内容和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一条:第一款?本宪法所制定的立法权,属合众国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第七款?……经众议院和参议院通过的法案,在正式成为法律之前,须呈递合众国总统,由总统审批。倘若……该议院的议员以三分之二仍然通过法案,该法案成为法案。第二条:第一款?行政权力赋予总统,总统任期四年……第二款?总统有权缔约和约,但须争取参议院的同意,并须出席的参议员中三分之二的人赞成,他有权提名,并于取得参议院的同意后,任命大使.最高法院的法官……第三条:第一款?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如果尽忠职守,应继续任职……--美国《1787年宪法》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员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依据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议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弹劾之。─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 美国宪法是在什么情况下制定的?
(2) 请指出材料中两部宪法所反映的共同原则,并根据材料一中的美国宪法的内容来具体说明这种原则的内容。
(3) 两部宪法关于总统的权力的规定有何不同?请根据中国当时的情况分析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参考答案:(1)背景:美国独立后,中央政府软弱无力,外不能御敌,内不能发展经济,必须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解决在一个大国建立共和制的问题。
(2)分权与制衡原则。分权原则:规定立法、行政、司法权分属国会、总统、最高法院。
制衡原则:国会通过的法案须由总统批准;总统任命官员须由国会批准;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最高法院可以宣布国会的法案违宪。
(3)中华民国总统权力受到国务员的制约,而美国没有这一规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总统权力受制约,主要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本题解析:本题围绕美国和中国的宪法进行考查。注意对两者异同的分析和比较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7 8 9 下页 尾页 8/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