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7-03 04:49:52
1、选择题 两汉时期,“钱”字很少见于文学作品中。而从两晋时期起,它的别称被大量收录:鲁褒尊其为“孔方兄”,干宝以“青蚨”称之,而王衍则贬之为“阿堵物”。这说明魏晋时期
A.儒家地位的变迁影响文学内容变化
B.自然经济解体导致儒家义利观的解构
C.商品经济发展促使社会价值观念变革
D.商业繁荣为市民文学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的讲是“钱”字在两汉和两晋使用的不同,这说明了商品经济发展促使社会价值观念变革。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魏晋时期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清朝湖南巡抚王文韶的一段话:“夫四民之中,农居大半,男耕女织,各职其业,治安之本,不外乎此……如机器盛行,则失业者渐众,胥天下为游民,其害不胜言矣。”这段话表达的基本统治思想是
A.重农抑商
B.中体西用
C.以农为本
D.农商并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材料没有体现“抑商”,故A错;材料内容不主张学习西方技术,故B错;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农业的重要性,故选C;材料无法看出作者对商业的态度,因此D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重农思想
点评:近代随着外国列强侵略的加深和工业革命的进行,中国也产生了民族工业,采用机器生产,这使中国产生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脱离了农业生产,因此引起了守旧官僚反对。这种思想归根到底是由于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造成的。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右图的商运场景反映了下列哪朝哪一城市的繁荣景象?
A.汉代的长安
B.明代的北京
C.北宋的东京
D.南宋的临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欧洲中世纪谷物的收获量通常是播种量的三至四倍,最好的年成也不过是六倍。从云梦竹简的材料来看,早在秦汉时期中国谷物的收获量就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古代中国农业相对发达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
B.黄河、长江流域适宜农业发展
C.铁制农具的使用与推广
D.基于小农经济的农业精耕细作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中“秦汉时期中国谷物的收获量就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主要是小农经济的积极性的提高所致,故本题选择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农业发展·小农经济。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制瓷技术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白瓷 ②青瓷 ③彩瓷 ④珐琅彩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瓷器的发展历史。我国瓷器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出现的是青瓷,随后是白瓷,唐三彩是彩瓷的代表,珐琅彩是在明清时期盛行的瓷器。根据这个发展顺序,我们可以总结出本题选择D选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瓷器的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