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7-03 04:49:52
1、综合题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信巫鬼,重淫祀。 ——《汉书?地理志下》
材料二 江南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凑。前人君子尚礼,庸庶敦庞,,故风俗澄清。而道教(按:指儒家礼教)隆洽,亦其风气所尚也。
——《隋书?地理志下》
材料三 隋炀帝命编著全国各地风俗,编写者“以吴人为东夷”。隋炀帝加以怒责,并称:“昔汉末三方鼎立,大吴之国,以称人物·自平陈之后,硕学通儒,文人才子,莫非彼至。”
——摘编自《太平御览》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汉代直隋代“江南”发生的变化。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以中国南方广东的行商和北方山西的晋商为例,就会发现这两地的商人几乎主宰了当时的世界贸易和商业活动,不但晋商在蒙古、俄罗斯、欧洲和日本有很大的国际投资,而且广东行商还曾经投资于美国的铁路建设。”(引自韩毓海:《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之谜》材料不能说明此时的中国( )
A.商品经济获得了新发展
B.商界已具备了资本输出的能力
C.经济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D.商界积极参与国际商贸活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这两地的商人几乎主宰了当时的世界贸易和商业活动”的信息可以看出,商品经济获得了新发展,商界积极参与国际商贸活动,故AD项排除;从“晋商在蒙古、俄罗斯、欧洲和日本有很大的国际投资,而且广东行商还曾经投资于美国的铁路建设”的信息,可以看出商界已具备了资本输出的能力,故B项排除;材料无法得出当时的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世界领先,故C项符合题意。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商品经济的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宋代吴处厚曾说:“蜀有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和17世纪华南地域社会转型时期,粤闽交界因“山贼”“海盗”和“倭寇”空前活跃,而引致地方动乱的严重情势,乡村聚落出现了明显的军事化趋势,以宗教组织和民间神祭祀为核心的乡村社会组织重新整合……该地区“乡无不寨,高墙厚栅,处处皆然”的乡村景观。
——摘编自陈春生、肖文评《聚落形态与社会转型:明清之际韩江流域地方动乱之历史影响》
材料二 民情强悍,好勇斗狠,嗜利轻生。乡村聚族而居,烟户繁密。明末海盗纵横,民多筑围建堡以自卫,久而乡无不寨,高墙厚栅,处处皆然。其弊也,莠民藉以负固,敢于拒捕抗粮。官吏捕为难,半由于此。
——摘自冒澄《潮牍偶存》卷一
材料三 明、清两代,有些商业市镇、手工业市镇以及手工业——商业市镇,无论是人口规模还是城市经济职能都超过了作为传统政治中的县城,甚至府城(包括州城),从而发展成为全国性的经济中心城市。如当时全国著名的四大镇,河南朱仙镇和湖广汉口镇地当交通要道,发展为商业市镇;江西景德镇和广东佛山镇以陶瓷、铸铁为基础,形成为著名的手工业市镇。……《广阳杂记》即记有:“天下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可见其经济地位已与府城、首都齐名。再如芜湖米市、无锡布市、南浔和盛泽丝市、清江浦、淮安、济宁及其张秋镇、武清的西河务和天津等,实际上都已成为当时的商品交换中心城市。
——摘自顾朝林《中国城镇体系——历史·现状·展望》
材料四 下表是1851年西欧部分国家城市化统计数据:
国家 | 英国 | 比利时 | 法国 | 德国 |
城市化率 | 50% | 20% | 42% | 35% |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与下图中形似的农具出现在中国的( )
A.东周
B.西汉
C.唐朝
D.明朝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片等历史素材,获取有效信息,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图片信息判断,可知,唐朝时期出现的能够控制深浅的曲辕犁即与图片所示农具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据此,可知,C项正确;而ABD三项明显不正确,排除ABD三项。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唐朝的曲辕犁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