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试题特训(2020年最新版)(七)

时间:2021-06-24 06:56:5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
商鞅舌战图: 反映的是秦孝公在朝堂上召开宫廷会议,就是否变法问题进行讨论。以甘龙、杜挚为首的旧贵族认为“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商鞅为实行新法,与他们展开了论战。
材料二?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尤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
——《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回答:
(1)商鞅是在坚持那种学说下进行变法的?据材料三、四说明变法法令推行的原因是什么?(3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文)(3分)
(3)材料三、四的作者对商鞅变法各持什么态度?材料三中的“务本”、“王制遂灭”各指什么?(4分)?



2、选择题  穆罕默德·阿里崛起的最深刻的社会意识因素是
A.在反抗斗争中逐渐形成的独立民族意识
B.英法的殖民侵略
C.马木路克的暴政
D.奥斯曼帝国的支持



3、判断题  魏晋以来,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称汉人为“一文汉”,意思是汉人只值一文,可以随便杀戮。随着时间推移,游牧民族政权却纷纷采用汉制。这是因为(?)
A.推动经济发展
B.缓和民族矛盾
C.促进民族融合
D.巩固政权根基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戎晋不杂,并得其所,上合往古既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则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
摘自[西晋]江统《徙戎论》
材料二?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摘自[北魏]杨衔之《洛阳伽蓝记》
材料三?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l)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关于民族问题的主张,概括其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谈谈你对当时民族关系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题  下列推论属于哪种情况
大前提:农奴制改革是在封建地主的支持下进行的
小前提:农奴制改革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
结论:农奴制改革是封建性质的改革
[? ]
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
B.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
C.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D.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